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世纪,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落日的紫禁城里突然日闹起来,几个读书人呼号,“变亦变,不变亦变”。“杀!!”匆匆来去的“现代化”运动,在菜市口的刑场上画上了休止符。历史在这里沉思。世纪末的落日,王朝的落日,文明的落日,这个秋天真的有点冷……
(1) 材料中“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那几个“读书人”为什么要提出“变”?文中的“读书人”指的是谁?
(2) 材料中的“杀”是谁指使的?原因是什么?
(3) 材料中的“现代化运动”指什么?“这个秋天真的有点冷”,你能说出材料中“冷”原因吗?
(4)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次“现代化运动”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科目 历史   题型 判断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戊戌变法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判断题,对的在答题卷上填.“A”,错的填“B”。)
中华民族大家族中,在元朝时才融合形成的新民族是维吾尔族。 ( )

(判断题,对的在答题卷上填.“A”,错的填“B”。)
宋代从国外引进的优良水稻品种叫占城稻。 ( )

(判断题,对的在答题卷上填.“A”,错的填“B”。)
隋唐时期实行科举考试,使得门第不高而有才华的人得以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

判断正误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答题卡上填涂“T”,错误的填涂“F”。本大题5小题,每题2分,共10分)
1、中国近代史上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是俄国,被迫赔款最多的不平等条约是《辛丑条约》。()
2、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最能体现这次运动性质的口号是“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3、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1948年9月——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5、魏源是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小莉观看了《大国崛起》后尝试着撰写了一段有关中国的解说词。其中有三处错误,请指出并加以改正。
2014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65周年。60多年的时光,是中国人民经历了贫穷短缺、温饱不足,最终进入小康生活的岁月。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结束了新民主主义社会。1955年底,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它是建党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1)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