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贸易”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这主要是指:( )
| A.为资本主义发展积累了大量资金 |
| B.为资本主义发展开拓了市场 |
| C.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 |
| D.为资本主义发展掠夺了原料 |
1894年外国在华产业资本约为0.54亿元,为中国产业资本的1.5倍;到1911年外国在华企业投资约为20亿元,以高出数倍的绝对优势对中国资本形成巨大的压力。由此可见
| A. |
中国经济命脉被列强控制 |
| B. |
民族资本主义举步维艰 |
| C. |
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
| D. |
清朝对外贸易发展迅速 |
在镇压太平天国的过程中,清政府发现八旗军队缺乏战斗力,真正能够对抗太平军的唯有湘军、淮军等汉族地主武装,这个趋势到洋务运动时期更加明显。由此可知
| A. |
汉族官僚集团地位逐渐上升 |
| B. |
八旗军队被地主武装取代 |
| C. |
太平天国运动改变阶级结构 |
| D. |
洋务运动带来了国富兵强 |
18世纪20年代,法国人皮埃尔对中国靠什么供养如此之多的人口感到好奇,结果发现诀窍在于给耕地合理施肥,翻耕土地到一定深度,在适当季节播种,将谷物与其他作物间作。在他看来,"诀窍"是
| A. |
政治开明社会安定 |
| B. |
中国农业精耕细作 |
| C. |
政府大力扶持农业 |
| D. |
中国人民勤劳勇敢 |
据统计,明代平民出身的进士约占总数50%,清代则减至37.2%;而父祖三代有秀才以上功名者,则由明代的50%,升至清代的62.8%。由此可见,自明至清
| A. |
科举取士难度降低 |
| B. |
平民向上流动变难 |
| C. |
父祖身份无关紧要 |
| D. |
社会等级差别缩小 |
徐光启突破了狭隘的文化优越感,主张虚心接受西方科学,并在此基础上会通中西文化,最终超胜西方。据此可知,徐光启
| A. |
全盘接受西方文化 |
| B. |
反对"以夷制夷"策略 |
| C. |
固守中国传统文化 |
| D. |
在洞察反省中追求超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