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测量由两节干电池组成的电池组的电动势和内电阻,某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电路,其中R为电阻箱,为保护电阻。实验步骤如下:断开开关S,调整电阻箱的阻值。再闭合开关S,读取并记录电压表的示数及电阻箱接入电路中的阻值,多次重复上述操作,可得到多组电压值U及电阻值R,并以
为纵坐标,
为横坐标,画出
图线如图乙所示。由图线可求得:电池组的电动势
V,内阻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如图所示,在用斜槽轨道做“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的实验时让小球多次沿同一轨道运动,通过描点法画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轨迹。下图中O、A、B、C、D为某同学描绘的平抛运动轨迹上的几个点,已知方格边长为L。则小球的初速度vo =;B点的速度大小vB =。(重力加速度为g)
如图是某个做平抛运动物体轨迹的一部分。A、B、C是轨迹上顺次的三个点,A与B、B与C的水平距离均为0.4m, A与B竖直距离为0.25m,B与C竖直距离为0.35m,则此物体的初速度为_______m/s,物体经过B点的瞬时速度大小为_________ m/s ,B点距抛出点的水平距离为_______m。(g =10m/s2)
如图1所示的演示实验中,A、B两球同时落地,说明某同学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将两个斜滑道固定在同一竖直面内,最下端水平.把两个质量相等的小钢球从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同时释放,滑道2与光滑水平板吻接,则将观察到的现象是,这说明。
(1)请将下列实验步骤或结果补充完整:在“研究弹簧形变与外力关系的实验中”,取一待测弹簧,将弹簧______________测出其长度,在其下端竖直悬挂钩码,稳定后测出弹簧的长度,并记录_____________.改变钩码个数,重复上述步骤.
某同学在右图坐标中,根据外力F与弹簧形变x的数据标出了五个点.请你在图中描绘出相应的F-x图像,根据图像求出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_____N/m.(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某个实验小组认为用一只已知内阻的电流表和电阻箱,采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测电源电动势与内阻,比常规的伏安法更准确.若电流表内阻阻值为RA,则测量的方法与步骤是:
A.将电阻箱阻值R调到最大,闭合S后观察电流表示数,然后_____________,使电流表中的示数指到某两个恰当的值,记下此时电阻箱的阻值R1、R2及对应的电流I1、I2;
B.根据以上的数据及_________________定律,建立方程组,即可求出电源的电动势E与内阻r.该方程组的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小组现在手头只有一个电流表,只知其内阻很小,却不知具体阻值.为了测出该电流表的内阻,她们找来了如图乙所示两节干电池等实验器材.请你用笔画线将图中的实物连接成能测出电流表内阻的电路.注意滑动变阻器串联接入电路起限流作用,开关闭合前其阻值应_________.
Ⅰ.某物理课外小组想探究“带风帆的玩具小车所受的阻力与运动速度的关系”,他们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
(1)猜想:
①f阻与车的速度v无关②f阻∝v③f阻∝v2
(2)探究步骤
①将带有风帆的玩具小车、己连接好电源的打点计时器和纸带按如图甲所示安装在光滑倾斜的长木板上:②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电源频率f=50Hz),使玩具小车从静止开始加速运动,足够长的时间后关闭打点计时器;③改变长木板的倾角,重复以上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你根据该小组的探究完成下列的问题:
(Ⅰ)图乙是倾角θ=10°的一条打点纸带,通过计算完成表中对应的空白项。
实验次数 |
木板倾角θ |
sinθ |
小车匀速运动时的速度v(m/s) |
小车匀速运动时速度的平方v2(m/s)2 |
1 |
4° |
0.07 |
0.60 |
0.36 |
2 |
10° |
0.18 |
||
3 |
24° |
0.41 |
3.51 |
12.32 |
4 |
36° |
0.59 |
5.06 |
25.60 |
5 |
48° |
0.74 |
6.34 |
40.20 |
6 |
60° |
0.87 |
(Ⅱ)通过观察表中的实验数据,试写出倾角θ=60°时小车匀速运动的速度并填在表中对应的空白处。
(Ⅲ)结论:在实验误差范围内,通过对数据的观察分析,玩具小车所受的阻力与运动速度的定性关系是。
Ⅱ.“探究导体电阻与其影响因素的定量关系”的实验电路如图所示,a、b、c、d是四种不同的金属丝。
现有几根康铜合金丝和镍铬合金丝,其规格如下表所示。
编号 |
材料 |
长度(m) |
横截面积(mm2) |
A |
镍铬合金 |
0.8 |
0.8 |
B |
镍铬合金 |
0.5 |
0.5 |
C |
镍铬合金 |
0.3 |
0.5 |
D |
镍铬合金 |
0.3 |
1.0 |
E |
康铜丝 |
0.3 |
0.5 |
F |
康铜丝 |
0.8 |
0.8 |
(1)电路图中四种金属丝a、b、c分别为上表中编号为C、B、D的金属丝,则d应选上表中的_____________(用表中编号A、B、C、D、E、F表示)。
(2) 为测量某一种电阻丝单位长度上的电阻R0,某同学利用一段带有滑动片P且粗细均匀的电阻丝AB和下列器材做实验:图为某次测量电阻丝长度和直径示意图,甲图为20等分的游标卡尺,读数为 mm;乙图为螺旋测微器,读数为mm。
其余器材如下:
A.电流表:500mA、4Ω;
B.电阻箱R/:最大阻值99.9Ω,阻值最小变量为0.1Ω;
C.定值电阻R:阻值为1.2Ω;
D.电源:电动势为6V,内阻r=0.4Ω;
E.开关S、导线若干。
实验时采用如图所示电路(虚线框中电路未画出),滑动片P与电阻丝接触良好,且AP长记为L,其他导线电阻不计。改变电阻丝连入电路的长度L,分别测出通过电阻丝的电流值如下表:
1 |
2 |
3 |
4 |
5 |
|
L/m |
0.5000 |
0.4000 |
0.3000 |
0.2000 |
0.1000 |
I/A |
0.83 |
0.96 |
1.11 |
1.39 |
1.78 |
![]() |
1.20 |
1.04 |
0.90 |
0.72 |
0.56 |
根据测得的数据,该同学作出了电阻丝的图象,如图所示。
①请将实验电路图中虚线框中电路补充完整。要求:无论P滑至何处,电流表均安全,并且能尽可能准确地测出上表中的电流值。
②由图像得出该电阻丝单位长度上的电阻R0=______Ω/m。此时电阻箱R’连入电路的阻_____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