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在学习液体蒸发的特点时,老师让同学们用滴管从一烧杯中吸取酒精,在手背上滴一滴,体验一下感觉,结果手臂上感觉凉凉的.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同学们进行了实验探究,过程如下.
猜想1:蒸发时要吸热,有致冷作用.猜想2:酒精的温度较低.
针对上述两种同学们的猜想,老师让同学们设计实验方案进行验证.小明仔细思考之后,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
(1)取三支完全相同的温度计甲、乙、丙,用甲温度计测出周围环境的温度记为t甲;
(2)用两个相同的玻璃瓶分别装有质量和初温相等的同种酒精,其中一个玻璃瓶是敞口的(酒精会蒸发),另一个玻璃瓶口用塞子密闭(酒精不会蒸发),均放在相同的环境中.经过较长时间后,同时用乙温度计测量敞口玻璃瓶中酒精的温度记为t乙;用丙温度计测量密闭玻璃瓶中酒精的温度记为t丙.
(1)比较示数 和 ,可以验证猜想1,若两者示数不相等说明猜想1 (正确/错误)
(2)比较示数 和 ,可以验证猜想2,若两者示数相等说明猜想2 (正确/错误)
(3)若三个温度计的示数出现t甲=t丙>t乙的关系,就能说明手臂上感觉凉凉的原因是: .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大小与焦距的关系”实验中,对课本的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如图17所示。
次 数 |
物距u/cm |
焦距f/cm |
像距v/cm |
1 |
15 |
5 |
7.5 |
2 |
8 |
17.5 |
|
3 |
10 |
29.0 |
(1)他们不用蜡烛,而用由几个发光二极管做成“F”字样的发光体进行实验,你认为其好处是___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2)他们用三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进行实验,数据记录如上表。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在物距一定时,凸透镜的焦距越大,所成实像的像距____;根据你所学凸透镜成像规律分析,此时所成像的大小____。(均选填“越大”、“越小”或“不变”)
(3)小刚有一架“傻瓜”相机,拍摄时不需要根据景物的远近调节镜头到底片的距离 (即不需要“调焦”)。相机的说明书上注明“拍摄时,景物要在3m以外”。下表是这架相机像距和物距的变化情况(f =35mm)。根据表中数据,解释为什么拍摄时不需要调焦?。
如图16所示是教材上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装置,ab是一段粗铜导线,通过导线连接灵敏电流计的两接线柱上,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操作,分析总结出了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请你回想你们当时在做这个实验时的情境,并参照下表示例,再写出其中两次实验操作及相应的实验现象:
操 作 |
现 象 |
|
示例 |
ab静止不动 |
电流表指针不动 |
1 |
||
2 |
某同学做“测定小灯泡的功率”实验,所用器材有电源、待测小灯(标有“2.0V”字样、额定功率在0.4瓦~1.2瓦之间)、两个电压表、滑动变阻器(“10Ω 1.5A”、“20Ω 2A”和“50Ω 1A”中的某一个)、电键以及导线若干。他经过思考后,将两个电压表分别接在滑动变阻器和电源两端进行实验。
①请画出该同学连接的实验电路图。②若实验中,当灯泡正常发光时,滑片P的位置恰好在中点上(即它接入电路的电阻为最大阻值的一半),且两个电压表的示数如图15(a)、(b)所示,请根据相关信息计算出小灯的额定功率。(写出计算过程)
为了研究作用点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相同实验器材完成了如下实验:①将橡皮筋左端固定于P点。②先用两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线将橡皮筋右端拉至某一位置并做好标记,再换用一个测力计将橡皮筋的右端拉至同一位置,如图14(a)、(b)所示。
③改变两测力计拉力方向的夹角β重复上述实验过程。他们测得的数据分别记录在表一、二中。
①实验中,分别用两个测力计和一个测力计将橡皮筋的右端拉至同一位置的目的是。
②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③分析比较实验序号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作用点相同的两个力,当它们的夹角和其中一个力的大小不变时,合力随另一个力的增大而增大。
④甲同学分析表一实验数据后,提出猜想:作用点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一定大于等于其中较小的力。乙同学觉得该猜想是错误的,若要证明乙同学的观点,你认为还应研究F1、F2满足关系时,两个力的合力大小。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用作为平面镜,实验时为确定虚像位置,需移动未点燃的蜡烛,直到它看上去。在“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跟烛焰的中心应大致在。在图12中,光屏中心呈现了清晰的烛焰像,此时所成的烛焰像应该如图13所示[选填“(a)”、“(b)”或“(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