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究“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科学小组利用斜面、钢球、木块等器材开展了如图所示的活动.
(1)实验中通过比较木块 来判断钢球动能的大小;
(2)在图甲和图乙中,用质量相同的两个钢球从斜面上不同高度自由滚下,比较两图实验现象,得到的结论是 ;
(3)由实验中钢球撞击木块做功,同学们联想到汽车撞击行人出现交通事故的情景,并猜想到交通事故的危害程度与“超载”、“超速”有关.若要研究超载的安全隐患,我们应选择 两个图所示实验进行比较.
小红同学在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
(1)如图所示,她的操作存在错误,请指出其中两处错误:;。
(2)小红纠正所有错误后,在水温到达89℃时开始每隔2分钟做一次温度记录,并描绘出如图所示的图像。根据图像可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的特点是 。
(3)小红觉得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时间偏长,请你给她提出一条改进的措施:
。
在探究气泡运动规律的实验中,小林学习小组 在长约1米的细玻璃管内注入水,管内留有长约0.8厘米的气泡,他们用橡皮塞塞住管口后,用胶带将玻璃管固定在中间有数字的木制米尺上。在探究过程中,他们观察到如下现象:
(1)玻璃管竖直放置时气泡几乎不动,请你提出一种使气泡动起来的方法。
(2)在气泡上升的过程中,他们的视线随气泡一起移动,则通过气泡观察到米尺上面的数字与原来相比 (选填“变大”、“不变”、“变小”)。
(3)实验时,要等气泡运动一段路程后才开始计时,这是因为。
(4)为了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需要测量气泡运动的路程和时间,为便于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_______(选填“快”或“慢”)。
(5)实验记录的数据如下表,小气泡所做的是(匀速/变速)直线运动,判断的理由是,气泡在前30cm运动的速度是m/s.
路程S/cm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时间t/s |
0 |
2 |
4 |
6 |
8 |
10 |
12 |
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
(l)将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得到如图甲所示的光路图,则该透镜的焦距为cm。
(2)如图乙是小明“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图:如果你是他的合作者,请你帮他指出该装置中的两处错误:
①;②.
(3)错误改正后,小明将凸透镜固定在50 cm处,小明将点燃的蜡烛放在10 cm处,移动光屏,在屏上得到清晰的倒立、的实像。
(4)小明继续将点燃的蜡烛靠近凸透镜,当烛焰移至35cm 处,移动光屏,在屏上得到清晰的倒立、的实像,(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应用这一原理制成.
(5)小明在实验中发现:当物距在不断的减小的过程中,成像性质发生改变的两个转折点是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小明仔细观察光具座,发现它所标最大刻度是100㎝,他手边现有焦距分别为10㎝,30㎝,40㎝的凸透镜,你认为选择焦距为的凸透镜比较合适。
(7)在做完凸透镜成像实验后,小明把图丙中的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看作是视网膜.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使烛焰在“视网膜”上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近视眼镜,为使光屏上的像清晰,在保持烛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的条件下,应将光屏透镜(选填“远离”“靠近”)。图丁所示的四幅图中,表示远视眼成像情况的图是,远视眼校正后成像情况的图是。
请你对下面物理实验情景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
(1)把正在发声的手机放在玻璃罩内(如图甲所示),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最后几乎听不到铃声,这说明______.
(2)图乙是探究“”的实验装置图,把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可以沿ON向前或向后折的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ON垂直于镜面。能折叠的纸板的作用是:。
(3)图丙所示的装置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组装实验装置时,放置石棉网的铁圈位置和悬挂温度计的铁夹位置非常重要,应当先调整固定的位置(选填“铁圈”或“铁夹”);实验时,小雯向烧杯中倒入热水而不用冷水,这种做法的优点是.
如图是教学中常用的一台光学投影仪的示意图。
(1)右侧是其使用说明书,请你在画线部分填写合适的答案。
(2)A的作用是。如果画面偏下,应将A的张角变。
(3)投影幕的幕布做的白色的、粗糙的,其原因一光照射到幕布时发生,让各个方向的学生都能看到画面;其原因二是,让学生看到色彩丰富的画面。
(4)请在图中将光路补画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