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上课用地球仪和灯泡(演示太阳)模拟地球运动,及其产生的自然现象。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地球仪放置在桌面上,地轴XY与桌面的夹角是
| A.30° | B.23°26′ |
| C.66°34′ | D.60° |
通过演示可以看出,下列自然现象由地球绕太阳公转产生的是
| A.昼夜的更替 | B.四季的更替 |
| C.水平运动物体偏向 | D.地方时的差异 |
生物入侵,又称生态入侵,是指外来物种因为偶然机会进入某一适宜其生存和繁殖的地区。其种群数不断增加、分布区逐步扩展的过程。据此完成下列问题。近年来,被称为“生态杀手”的北美一只黄花先后在沪、苏、浙、赣等地迅速蔓延,严重影响原有植被。其根本原因是( )
| A.该地区气候暖湿,适宜其生存 |
| B.该地区土壤呈酸性,适宜其生长 |
| C.一只黄花在该地区没有天敌制约 |
| D.一只黄花在新环境发生了变异 |
水葫芦引入我国后,在南方水域大暴发,而在北方水域却未形成生态灾难,其主要原因是( )
| A.南方无其天敌,北方有其天敌 |
| B.南方水域广阔,北方地表水贫乏 |
| C.南方水污染较轻,北方水污染严重 |
| D.南方冬季温和,北方冬季寒冷 |
读2010年6月长江流域主要汛区水情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示区域多水灾的原因有( )。
| A.南北支流与干流同时进入雨季,而长江流域特别狭小,易造成水灾 |
| B.上中游植被近年来遭到破坏,泥沙淤塞严重 |
| C.围湖造田,造成分洪能力增强 |
| D.灾害预警系统不完善,监控措施欠缺 |
图示区域有效的防洪措施是( )。
①进行人工干预,减少流域内的降水总量
②大规模地迁移人口和城镇
③加固江防大堤,兴建一批分洪、蓄洪工程
④加强长江上中游造林建设,加强和完善三峡等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
| A.①② | B.③④ |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读世界局部区域不同时间沙尘空间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造成该区域沙尘扩散的主要因素是( )
| A.副热带高气压 | B.信风 |
| C.西风 | D.季风 |
17.图示沙尘扩散,可能造成的影响是( )
| A.墨西哥湾沿岸诸国年降水量减少 |
| B.亚马孙河含沙量剧增 |
| C.美国东南部大气悬浮颗粒物增加 |
| D.巴西高原干旱程度加剧 |
读“某地地质灾害成灾频次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关于该地地理环境的叙述.可能的是()
①地形崎岖
②全年降水丰富,年际变化大
③地表基岩广布
④地表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多
| A.①② | B.②③ |
| C.①④ | D.②④ |
15.该地防御此类地质灾害的主要措施是()
①提高植被覆盖率 ②修建水利工程
③修建护坡工程 ④清除河道淤泥
| A.①② | B.②③ |
| C.③④ | D.①③ |
中央气象台2012年2月4日18时发布寒潮蓝色预警:受较强冷空气影响,5日夜间至7日我国中东部地区自北向南将先后出现大范围大风降温天气。预计,5日20时至6日20时,西北地区中东部、内蒙古、东北地区大部、华北、黄淮北部等地将出现6~8 ℃降温。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寒潮若在春秋季暴发,给华北地区造成的天气有( )
①大风降温天气 ②扬沙、沙尘暴天气 ③暴雨洪涝天气 ④干旱天气
| A.①② | B.②③ |
| C.③④ | D.①③ |
我国很少受寒潮影响的地区有( )
①青藏高原 ②滇南各地 ③海南岛 ④塔里木盆地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