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一般在海河交汇处,当淡水与海水相遇时,淡水会自然地向海水渗透并产生渗透压,这种能量被称为“盐差能”。实验表明,当海水含盐度高达3.5%时,其与河水之间的“盐差能”相当于240m水位差的能量密度。“水压塔渗压系统”(乙图所示)为“盐差能”开发的试验方案之一。荷兰阿夫鲁戴克大坝(见甲图)中段的首家“盐差能”试验电厂已于2014年11月底发电。半透膜是盐差能发电的核心部件之一。
(1)荷兰“盐差能”蕴藏量丰富,请分析原因。
(2)与风力发电相比,“盐差能”发电有何优势?
(3)分析荷兰尝试开发“盐差能”的原因。
(4)在实际试验中发现,“水压塔渗压系统”发电效率远比理论值低,请分析可能原因。
2009年2月,澳大利亚东南部倍受高温干旱和山林大火之苦时,东北部又遭受洪水侵袭,澳洲处在一片“水深火热”之中。据此并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影像资料是通过________技术获取的,在获取当日,B处盛行风向为_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分析比较A、B两处气候特征的异同。
(3)试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2009年2月澳大利亚北涝南旱的原因。
(4)澳大利亚西北部一月和七月分别盛行西北风、东南风。从海陆热力差异、气压带和风带两个方面说明该地区盛行风向形成的原因及盛行风向对该地区气候干湿状况的影响。
下图A、B、C是某条自然河流不同河段上的横截面剖面图。分析回答问题。
(1)根据图中信息判断A、B、C三图按河流流向的顺序排列是_______________。
(2)河流A、C两处形成河谷的原因分别是什么?B处沉积物较厚的原因是什么?
(3)A处森林资源的环境主要功能有哪些?如果不合理采伐,河流的水文特征将产生怎样的变化?
读太平洋岛国斐济地图以及材料,完成以下各题。
材料一:斐济位于西南太平洋中心,由332个岛屿组成,其中106个岛有人居住。
材料二:斐济是南太平洋岛国中经济和军事实力较强、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逐步发展“高增长、低税收、富有活力”的外向型经济。制糖业、旅游业和服装加工业是其国民经济的三大支柱。从20世纪80年代起,斐济政府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大力发展旅游业。
(1)读斐济首教苏瓦的气候资料,分析苏瓦的气候特点。
(2)请分析去斐济旅游的最佳季节以及理由。
(3)斐济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优势有哪些?
读西藏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图以及材料,回答以下各题。
材料一:年楚河是雅鲁藏布江中游最大的支流,该流域土地肥沃,物产丰美,地热资源丰富。该地区通过推广温室大棚生态农业模式,在促进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农村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农牧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材料二:青藏铁路延伸线拉萨至日喀则铁路于2010年10月动工。
(1)请分析图中年楚河的汛期以及产生原因。
(2)西藏发展蔬菜大棚的优势在哪里?
(3)有济南的农技师在西藏传授大棚技术,他身体感到不适。但是每年3月以后蔬菜开始生长的时候,他的身体才开始舒服起来。请分析原因。
(4)拉萨至日喀则的铁路建设与青藏铁路相比有什么新的困难?
A(海洋地理)
下图为“某海湾围海造地前后的对比图”,读图完成:
(1)读图,例举出围填海前后的变化情况。
(2)选择其中一项变化情况填写下表,说明其对海陆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B(自然灾害)
涝渍灾害是我国主要自然灾害之一。下图是“我国涝渍灾害主要分布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说明图示涝渍灾害空间分布及形成的原因。
(2)如何有效预防涝渍灾害?
C(环境保护)
下图为某流域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指出A支流的主要污水来源,并分析这些污水排入河流所产生的危害。
(2)分析B 流域中农业土地利用整体布局所产生的生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