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李鸿章是清朝晚期重要的历史人物,一直以来人们对他的评价颇有争议。

材料一:说起晚清权臣李鸿章,人们总是会想到“卖国贼”、“千古罪人”这样的评价。但是,当我们平心静气、理性来思考李鸿章所处时代大厦将倾的尴尬境地的时候,我们发现,李鸿章无法也不能承担晚清对外交往失败的悲剧后果。
材料二:孙中山这样说李鸿章:“我中堂(指李鸿章)佐治以来,无利不兴,无弊不革,艰难险阻,尤所不辞。如筹海军、铁路之难,尚毅然而成立,况于农桑之大政,为民生命脉之所关,且无行之难,又有行之人,岂尚有不为者乎?”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说李鸿章是“卖国贼”、“千古罪人”,是因为他代表清政府签订了一些不平等条约,请列举他签订的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名称并写出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消极影响。
(2)材料二中“筹海军、铁路”是指当时的什么运动?这一运动的口号是什么?运动中筹建了三支海军,请列举其中一支海军的名称。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中日建交 埃及的华夫脱运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一 巴黎和会上,德国代表在接受《凡尔赛和约》文本时说:“有人要我们承认我们是战争的惟一祸首,我本人若承认,那就是欺人之谈。”
材料二 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宣称“搜遍德国人的口袋也要把钱找出来”,私下里却说:“我们所起草的和约将为20年后的战争埋下伏笔。”——《世界现代史资料选辑》
请回答:
(1)同盟国集团中的德国是战争的惟一祸首吗?
(2)劳合-乔治为什么说“和约将为20年后的战争埋下伏笔”?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此时的英国,正在孕育人类历史上一种崭新的生产方式,后世称之为“工业革
命”——《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 蒸汽机的历史意义,无论怎样夸大也不为过。它提供了控制和利用热能、为机械提供动力的手段。因而,它结束了人类对畜力、风力和水力的由来已久的依赖。这时,一个巨大的新能源已为人类所获得。——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1838--1870年英国铁路里程变化情况表

时间
铁路里程(单位:英里)
1838年
500
1850年
6600
1870年
15500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写出“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性发明。
(2)材料二中“蒸汽机”的改进者是谁?材料中的“新能源”指的是什么?结合材料,你认为蒸汽机的发明和改良和何重要意义?
(3)据材料三,引起“英国铁路里程变化”的主要是哪一种交通工具的发明?

以图证史是历史研究的一种方法。有学者曾言,“千言万语不及一张图。”在众多图片中,历史漫画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强烈的讽刺性和幽默性。它生动活泼、寓意深远,是一种特别的表述历史信息的方式。
观察下列漫画,阅读图片说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图1图2
图③说明:希特勒以“牙医”的身份出现,对着座位上仅剩下的一个病人(英国)喊道:下一个!墙上的帽子上写着波兰、丹麦、挪威、比利时、法国……最后一项帽子是英国。这个“牙医”,不仅仅是拔牙,而且还是屠夫,被他拔过的“患者”都再没有从医务室中出来。
(1)图1中“牙医”希特勒将“患者”波兰“拔掉”,标志着什么事件的全面爆发?
(2)图1中“患者”英国和法国之所以沦为漫画中的下场,与其在外交上对法西斯国家推行姑息纵容、妥协退让的什么政策有关?将该政策推向顶峰的事件是什么?
(3)为打败共同的敌人——法西斯,“患者”英国后来与美、苏、中等国建立了什么联盟?结合图2,请用史实说明该联盟的建立对战胜法西斯所起的积极作用。并为图2拟一个合适的标题。

材料一 1938年11月9日深夜,纳粹在全国范围内掀起迫害犹太人的活动,无数商店被劫,橱窗被砸,碎玻璃满地,故名“水晶之夜”,共有91名犹太人被打死,20000余名犹太人被关进集中营。此后又有大批犹太人被驱逐出境。1942年1月开始对犹太人进行灭绝人种的屠杀,据不完全统计,约有600万犹太人惨死在纳粹的屠刀下
——金重远等著《世界现当代史》
材料二:

材料三 1979年12月7日,西德总理勃兰特跪在华沙犹太人殉难者纪念碑前,代表德人民向纳粹的受害者们谢罪,论评说:“这一跪,使德国真正地站了起来”
材料四 德国将再赔付大屠杀幸存者近8亿欧元——德政府承诺于2014年至2017年,向分布全球46个国家约5.6万名大屠杀幸存者赔付7.72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0亿美元)
——摘自新华网
请回答:
(1)归纳材料一中纳粹迫害犹太人的暴行。
(2)材料二说明战争给德国造成了哪些后果?
(3)材料三、四说明现代德国怎样对待犹太人?这种做法让德国获得了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政府中……“自强”的音符日益响亮,并在此后三四十年间成为中国为实现近代化的第一次努力。——《复兴之路》(上)
材料二

图1图2
材料三 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创办于上海黄浦江边。……一场文化启蒙的运动终于在中国展开。1年后,《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复兴之路》(上)
(1)材料一中“实现近代化的第一次努力”指的是什么运动?
(2)材料二中,把图1的主张变为实践的政治运动是什么?
孙中山把图2中“革命纲领”阐发为什么思想?
(3)据材料三,写出这场“文化启蒙的运动”名称。
(4)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这些运动反映的共同主题。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