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工具的发明,大大方便了人们出行,缩短了空间距离,密切了人与人之间关系。下列交通工具出现先后顺序是
(1)飞机(2)汽船(3)汽车(4)火车
A.(2)(3)(4)(1) | B.(2)(4)(1)(3) | C.(3)(2)(4)(1) | D.(2)(4)(3)(1) |
如图是20世纪70年代小岗村18位农民按下红手印的“包产到户”契约。下列对这一契约出现的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民公社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
B.农民渴望改变贫穷落后的生活状况 |
C.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权 |
D.农民家庭收入很少 |
“正正反反,反反正正,正反一样;是是非非,非非是是,是非不分。”这幅对联反映了“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状况。下列叙述中哪些属于这一时期“是非不分”的表现
A.1971年9月13日,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
B.1967年2月,中央“文革”小组指责一些老干部的行为是“二月逆流” |
C.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后,周恩来和邓小平一起扭转了经济的下滑,使形势有了 明显的好转。 |
D.1976年10月,华国锋、叶剑英等代表中央政治局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 |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三农”问题。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党和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而采取的措施
A.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 | B.1953年开始的农业合作化运动 |
C.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 | D.近年来开通的农村合作医疗保险 |
读图:20世纪50年代,一位农民创作了一首“大麦穗、大玉米,运到北京去见毛主席”的民歌。你认为这首民歌的创作时代是
A.“大跃进”时期 | B.土地改革时期 |
C.抗美援朝时期 | D.三大改造时期 |
当时的报纸上宣传:“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形象地反映了社会主义道路探索过程中的失误。你认为造成这些失误的原因是
①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
②由于朝鲜战争的影响
③又急于求成
④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