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教育家叶圣陶指出:“心里知道怎样,未必就能养成好习惯;必须怎样去做,才可以养成好习惯。”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培养好习惯必须有实际行动 |
B.培养好习惯必须有毅力 |
C.培养好习惯必须改掉坏习惯 |
D.培养好习惯必须有完善可行的计划 |
下列行为体现有“责任感”的是()
A.小李用课余时间为生病的同学补习功课 |
B.小张为了不迟到,过马路闯红灯 |
C.小丽以作业多为由,要求妈妈帮洗衣服 |
D.小五为快速做完本班清洁区而把垃圾扫到别班的清洁区里 |
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大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全会强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体现。依法治国的核心是()
A.依宪治国 | B.有法可依 | C.执法必严 | D.违法必究 |
2015年1月1日起,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正式实施。下列对宪法和环境保护法的关系认识正确的是()
①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环境保护法的立法基础和依据
②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可以代替环境保护法
③宪法与环境保护法是“母法”与“子法”的关系
④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宪法和环境保护法的地位相同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下列对右边漫画认识正确的是()
①小红:警察的做法正确,是严格执法的表现
②小丽:下跪的人错误,没有依法维护自身的人格尊严
③小刚:商家的做法正确,是积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表现
④小明:加强法制教育,培养公民依法维权意识很有必要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某地3名未成年人沉迷于网吧,无钱上网时就结伙抢劫,作案8余起,共抢财物一万余元。案子告破后,当地人民法院对此案进行了不公开审理,依法当地人民法院对此案进行了不公开审理追究了他们的刑事责任。据此回答下列两题。人民法院对此案件进行不公开审理体现了国家对未成年人的()
A.家庭保护 | B.学校保护 | C.社会保护 | D.司法保护 |
这个案件警示我们()
A.任何人违犯法律都必须承担刑事责任 |
B.未成年人应该自觉抵制不良诱惑,预防违法犯罪 |
C.不良行为必然发展为违法行为 |
D.沉迷于网络的未成年人将不受法律保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