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取一支大注射器,拉动活塞使注射器里吸进一些乙醚,取下针头,用橡皮帽把注射器的小孔堵住.再向外拉动活塞,到一定程度时,注射器里的液态乙醚消失,这是 现象.然后推动活塞,可观察到又有液态乙醚出现,这表明用 的方法可以使气体液化,此过程要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在探究灯泡的亮暗程度由什么因素决定时,小军取来额定电流均小于0.6A、额定电压是2.5 V的灯L1和额定电压是3.8 V的灯L2,先后接在电源电压恒为6V的电路中,按照如图电路实验。
(1)根据实物连接画出电路图。
(2)移动滑片P,使L1发光,记录数据,计算结果见表一(+越多表示越亮,下同)。用L2替换L1重复实验时,需改变一根导线:的连接位置(填字母),结果见表二。
(3)结合表一、表二数据可得出结论:。
请你用:细线、弹簧测力计、两个相同的烧杯、盐水、水(密度为ρ0)、小石头等给定的器材,测定盐水的密度。
(1)写出主要的实验步骤:
(2)盐水的密度ρ=
某兴趣小组利用甲图所示的电路进行了多个电学实验,实验中电源电压为6V且恒定不变;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除了保护电表即保护电路以外,在不同的实验中作用各不相同。
(1)第一小组的同学要测量电阻Rx的阻值,他们在A、B间接入待测电阻Rx,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在答题卡中将图乙中的实物图连接完整;
(2)第二小组的同学要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他们将阻值为5Ω、10Ω、15Ω、20Ω、25Ω的定值电阻分别接在A.B间,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记下电流表示数,得到如图丙所示的电流I随电阻R变化的图像。该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另一个作用是;为了完成整个实验,应该选取最大阻值至少Ω的滑动变阻器。
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放在一块带刻度的木板上,玻璃板与木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为止,这说明像与物的大小相等,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选填“控制度量法”、“等效替代”或“科学推理法”)。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木板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3)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_________;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并移动蜡烛B,进行观察。
(4)在实验过程中,如果把玻璃板沿CD水平向右移动,可以观察到像相对于蜡烛A移动(选填“向右”“向左”或“不”);如果将玻璃板绕EF轴顺时针转动,可以观察到像(选填“顺时针转动”、“逆时针转动”或“不动”)。
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验电路连接完整,并使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最大;
(2)伟伟正确、规范完成连接后,闭合开关,将滑动变阻器滑片从一端调节到另一端,
并得到多组电流、电压值(如表格),当电流表示数为0.5A时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其值为______V;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可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次数 |
1 |
2 |
3 |
4 |
5 |
电压U/V |
1.0 |
1.5 |
2.0 |
3.0 |
|
电流I/A |
0.2 |
0.3 |
0.4 |
0.5 |
0.6 |
(3)伟伟进一步分析表格中数据很快知道了电源电压为__________V;
(4)伟伟将原电路中滑动变阻器换成标有“20Ω2A”的另一滑动变阻器,继续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实验中始终保持电压表示数为2V,则所选用的定值电阻阻值不能超过_______Ω;
(5)将图甲电路中定值电阻换成额定电压为2.5V的小灯泡,进行多次实验后画了灯泡的U—I图像如图丙所示,根据图像信息,可计算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W;观察图像还发现,小灯泡的电阻随电压升高而变大,其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