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在“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实验中,某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的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钩码的方法,分别做了甲、乙、丙3组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次 数

钩码重/N
钩码上升
的距离/cm
弹簧测力计
的示数/N
弹簧测力计
上升的距离/cm
机械效率
第1次
2
5
1
15
66.7%
第2次
4
5
1.7
15
\
第3次
6
5
\
15
83.3%

 

 

 

(1)在实验操作中应该使钩码     (选填“快速”或“缓慢”)上升;
(2)进行第2次测量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约为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进行第3次测量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     N,滑轮组做的有用功是     J;
(4)分析实验数据,实验小组得出的实验结论是: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     有关。

科目 物理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杠杆机械效率的测量实验 滑轮组及其工作特点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如图所示为小孙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她将一块茶色透明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并保持玻璃板与直尺垂直.再取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分别竖直置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和调整.

(1)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巧妙地解决了确定的问题.
(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3)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烛焰的__________像.
(4)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
(5)某次实验时,小王同学在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都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请你推断其原因是

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当水温升到89℃时,小刚开始计时,每隔l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然后,小刚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1)由图像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
(2)把水从89℃加热到刚开始沸腾所需时间为_______min。
(3)根据图像可以推断出,如果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继续对水加热lmin,则水的温度是________℃。

苏华同学在一个养蜂场看到许多蜜蜂聚集在蜂箱上,双翅没有振动,仍嗡嗡地叫个不停.由此她对老师讲过的“蜜蜂发声是双翅不断振动产生的”这一结论产生怀疑.为了弄清蜜蜂的发声部位到底在哪里,苏华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①把多只蜜蜂的双翅用胶水粘在木板上.蜜蜂仍然发声;
②剪去多只蜜蜂的双翅,蜜蜂仍然发声;
③在蜜蜂的翅根旁发现两粒小“黑点”,蜜蜂发声时,黑点上下鼓动;
④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蜜蜂不发声.
请回答:
(1)苏华同学在实验时,采用多只蜜蜂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2)从实验①和②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
(3)“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基于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

如图,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

(1)小明在玻璃板的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B,对蜡烛A、B的要求是
(2)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3)小心地移动蜡烛B,直到与A的像重合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相等;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白纸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4)移开蜡烛B,用白纸做光屏放在该位置,在光屏上(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_______像(选填“实”或“虚”);
(5)小明在实验过程中,让玻璃板沿OO′轴(玻璃板与桌面的接触部分)方向水平向右移动,结果他发现镜中的自己的像相对于自己______移动(选填“向右”、“向左”或“不”);他又将玻璃板绕OO′轴转向自己,发现镜中自己的像________(选填“转向自己”、“转离自己”或“不动”).

某固态物质加热变为液态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观察图像回答下列问题:(1)该物质是___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其熔点是℃;(2)该物质在第3min时的状态是态,此时它将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