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中国开始近代化的探索。结合下列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鸦片战争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倡言学习西方,主张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实现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并为此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努力。
————《中国历史十五讲》
(1)材料一中图一、图二、图三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2)图一反映的历史事件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有何标志性的作用?图二所反映历史事件的结果又给当时中国仁人志士什么样的启示?
(3)材料二中“转变思想,更新观念”——陈独秀、李大钊等在新文化运动中为此举起了哪两面大旗?图四所示刊物又反映了在新文化运动后期宣传了什么新思想?
(4)以上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中国近代化进程产生了什么共同影响?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埃及的华夫脱运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界文明的盛会”——走进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

图一 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徽.会徽以汉字“世”字书法图形,寓意三人相拥,表现了家庭的幸福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图二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海宝”的设计以汉字“人”为创意寓意“四海之宝”
材料二 1851年,举办国为展示其工业成果,举办了“万国工业产品博览会”,这是公认的第一届世博会。

图三
请回答:
①依据材料一回答,上海世博会会徽和吉祥物,都体现了世博会的核心理念——“人”.
在近代“人被发现” ,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的标志性事件的名称是什么,这件事被称为欧洲近代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请写出这件事的名称?欧洲历史上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②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判断第一届世博会是在哪个国家举行?列举第一届世博会上该国可能展出的本国发明的产品?(至少两项)
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革命给人类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 第二次科技革命在交通领域出现的新成果有哪些?(2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大型纪录片《大国崛起》中,美国耶鲁大学教授伊曼纽尔•沃勒斯坦曾说:所有的大国都试图建立符合自己利益的世界秩序,所以他们总是为世界秩序出谋划策,实际上,那些崛起的国家想要打破这种秩序,因此他们试图取代以前的大国。20世纪人类社会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一个长达半个世纪的冷战,导致了世界格局的三次大变动。
材料二:2014年3月1日21时许,昆明火车站广场发生蒙面暴徒砍人事件。截至2日6时,已造成29人死亡、130余人受伤。民警当场击毙4名暴徒、抓获1人。目前,案件侦破工作正在紧张进行。受伤群众已分别被安置在多家医院,各级医疗部门已调集精干力量,全力救治伤员。昆明火车站当晚各车次均已发出,昆明市社会秩序稳定。
材料三: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干预下,对南联盟实施军事打击。科索沃战争以大规模空袭为作战方式,美国为首的北约凭借占绝对优势的空中力量和高技术武器,对南联盟的军事目标和基础设施进行了连续78天的轰炸,给南联盟造成了重大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也造成了许多无辜平民(包括阿族难民)的伤亡。结果以南联盟战败而告终。
结合所有知识,请回答:
①一战后,世界形成的新的政治格局被称为什么?它是由哪两次国际会议确立的
②二战后,世界又形成了什么格局?这种格局是由哪次国际会议确立的?这种格局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③这种格局结束后,“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题,但是世界并不太平,请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写出你认为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请仔细观看下图并回答问题,这张图片是《日本偷袭珍珠港》示意图

请回答:
①这件事标志着什么事件的开始?
②这一事件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有什么影响?
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什么?
④回顾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什么?最残酷的战役是什么?

19世纪60年代,中国、俄国和日本都面临着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双重挑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福州船政局是当时远东第一大船厂。它起初聘请洋人,但洋匠受雇期间,挟技居奇,唯利是图:1874年,福州船政局辞退全部洋匠,主要依靠自己培养出来的技术人员。后来,遇到新工艺时,也只是暂时雇用少数洋匠。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 诸位会深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做到了。
——亚历山大二世
材料三……因此,当日本在19世纪中叶开始面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威胁时,能够以这些国家为榜样,顺利地实现了本国的社会变革,走上独立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
(1)材料一中的“福州船政局”属于什么类型的工业?结合所学知识,材料所反映的事件对中国近代企业的发展有何作用?
(2)材料二中,亚历山大二世说这番话针对的是俄国历史上的哪一事件?结合所学知识,“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主要表现在哪里?
(3)材料三中,日本“顺利地实现了本国的社会变革”指什么?对日本社会的转变有何影响?
(4)材料一与材料二、三所反映的事件相比,在性质上有何不同?综上所述,19世纪60年代,中国与俄国、日本应对“挑战”的结果有何不同?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德国和美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比重变化表

材料二“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天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
——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
材料三德法军队在凡尔登及其附近地区演出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进攻、反攻、摧毁、强击、破坏、占领、再占领,地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巨大弹坑,树林变成了枯木朽株混乱的堆积场,炮火翻腾过的泥土上暴露着人和马的尸体,随着天气逐渐转暖,尸体腐烂散发出难以忍受的恶臭。这次战役双方伤亡人数总计70余万。因此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由材料一可以看出,1870~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这一变化与哪一历史事件密切相关?(2分)
(2)材料二中德国“要求阳光下的地盘”表明了德国怎样的野心?(2分)新兴德国此举导致了怎样的后果?(2分)
(3)材料三中的战役发生在什么时间?(1分) “凡尔登绞肉机”这一比喻反映了什么问题?(2分)
(4)有人说,既然新科技能引发战争,给人类带来灾难,那么我们不必发展新科技了。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3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