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表中数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物质的比热容与物质的状态无关 |
B.不同的物质其比热容总是不同的 |
C.质量相等的铝块和铜块吸收相同的热量,铜块温度变化较大 |
D.寒冬季节,放在室外盛有水的水缸会破裂主要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 |
用滴管从瓶中吸取酒精,滴在手上,感觉凉凉的.小明就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提出了两种猜想.猜想1:酒精的温度低于手的温度;猜想2酒精蒸发时吸热,有致冷作用.随后他在烧杯中倒入适量酒精,用相同的温度计分别测量手的温度t1和烧杯中酒精的温度t2,并重复多次,均发现t1>t2.由此,他()
A.只能验证猜想1 |
B.只能验证猜想2 |
C.既能验证猜想1,也能验证猜想2 |
D.既不能验证猜想1,也不能验证猜想2 |
通过放大镜观看周围的物体时发现,近处的物体是正立、放大的,而稍远处的物体是倒立放大的,更远处的窗户则是倒立、缩小的.针对这一现象,同学们经过讨论形成了下面四个问题.你认为最有探究价值且易于探究的科学问题是()
A.物体通过凸透镜所形成的像都有哪些种类 |
B.凸透镜的成像情况与哪些因素有关 |
C.凸透镜在什么情况下能成什么样的像 |
D.凸透镜的成像情况与物、镜间的距离有何关系 |
乒乓球的直径被加大后,提高了乒乓球比赛的观赏性.玛丽认为直径增加了,乒乓球的弹性减弱了,吉姆认为乒乓球弹性是否减弱必须通过实验来证明,能够证明玛丽的说法是否正确的是()
A.把直径不同的乒乓球掷向竖直墙壁,比较反弹后落地的距离 |
B.把直径不同的乒乓球抛向地面,比较落地后反弹的高度 |
C.把直径不同的乒乓球在不同高度由静止释放,比较落地后反弹的高度 |
D.把直径不同的乒乓球在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比较落地后反弹的高度 |
同学们在课外阅读时发现,资料上给出的常见物质的密度值中,固体和液体中没有附加条件,而气体密度表中则有附加的条件“0℃、标准大气压下”.据此,同学提出了下列问题,其中有价值且可供探究的问题是()
A.为什么气体密度要有附加条件? |
B.气体的密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
C.气体的密度与温度、气压有怎样的关系? |
D.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密度都会与温度有关吗? |
1元硬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一些同学认为他可能是铁制成的.在讨论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拿磁铁来吸一下”.对“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猜想 | B.实验 | C.评估 | D.分析与论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