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第三届中美省州长论坛在西雅图举行。论坛议题为“清洁能源技术与经济发展”。随着相关合作项目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中国居民将远离雾霾侵害,我国协调发展将再添新动力。这说明
①我国积极作出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安排
②经济全球化孕育着发展机遇
③我国重视国际社会在生态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④我国积极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2010年5月20日,美国科学家克雷格·文特尔在实验室里创造出世界首个人造生命细胞。此项成果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支持者认为,未来合成基因组可用于开发清洁燃料、新疫苗及廉价药品;反对者则担忧,人工合成的生物系统可能会引发生态灾难,甚至会被恐怖分子利用。这说明
①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②联系具有多样性,要善于把握事物发展的各种条件
③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④矛盾既对立统一,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1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是积极稳健、审慎灵活。一方面,面临严峻的就业问题,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所以要“积极”、“灵活”;另一方面,现在我们面临的通胀压力很大,要防止经济过热,所以要“稳健”、“审慎”。这启示我们
A.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 B.![]() |
C.要抓住时机,促成飞跃 | D.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
2010年的中国,经受了一次次历史罕见自然灾害的挑战:西南大部旱魃逞凶、多条江河洪浪翻滚、东南沿海台风肆虐、西北高原震情又起、山区峡谷泥石流穿村毁城……。人们在一次次执著与失败中思考着与自然的关系:尊重自然,方能与自然和谐共进。这表明
A.自然界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 B.客观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改造的 |
C.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是客观的 | D.改造世界必须遵循![]() |
随着中高考临近,拜“考试必过神”、选用“祈福笔”等一些另类的考前“讨彩头”方式在中学生群体中流行。心理专家认为,考生这样的行为可以看作一种心理减压方式,但切勿过度迷信。从世界观角度看,考生的上述做法属于
A.主观唯心主义 | B.客观唯心主义 |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 D.朴素唯物主义 |
钱伟长(1912—2010),中国近代力学之父,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有人说,钱伟长太全面了,他在科学、政治、教育每个领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就。钱伟长说: “我没有专业,国家需要就是我的专业;我从不考虑自己的得与失,祖国和人民的忧就是我的忧,祖国和人民的乐就是我的乐。”
①必须经常参加志愿者活动
②重在行动,不尚空谈
③要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树立正确的荣辱观
④要把知识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相结合
A.①②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