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构成了有机联系、相互贯通的顶层设计,是中国“发展起来以后”,更加注重发展和治理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必然选择。强调发展和治理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是因为( )
①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影响部分
②整体功能总是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③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
④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上题材料中的"行"体现了()
A感性认识不如理性认识可靠B实践第一的观点
C学习书本知识比实践来得重要D对事情要有所耳闻
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明之,行也。"这段话的哲学寓意是()
(1)间接经验是十分必要的(2)事事亲身实践是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
(3)实践是认识的来源(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A.(1)(3)(4) | B.(1)(3) | C.(3)(4) | D.(1)(2)(3)(4) |
《孙子兵法》曰:"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其中包含的哲理是()
A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统一的B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C事物性质主要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 D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孙子兵法》曰:"兵者,诡道也。故能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近。......此兵法之胜,不可先传也。"这说明()
A.人的认识要随着实践的变化面变 |
B.事物有真象和假象,真象反映事物的本质假象以否定形式反映事物的本质 |
C.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撇开事物的现象而抓住事物的本质 |
D.事物的本质是很难把握的 |
苏轼说"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人之。"从哲学上看,这句话()
A.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 | B.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的条件 |
C.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本原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 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