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在清朝,讽刺小说反少有,有名而几乎是唯一的作品,就是《◇◇◇◇》。……讽刺小说贵在旨微而语婉,假如过甚其词,就失了文艺上的价值……所以讽刺小说从《◇◇◇◇》而后,就可以谓之绝响。”其中的《◇◇◇◇》最有可能是(    )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民意测验显示,大多数美国人对中国的印象是“无知”、“好战”、“狡诈”、“危险”;到了70年代初期,这种印象变为“勤劳”、“智慧”、“灵巧”、“善于进取”、“讲求实际”。促使美国人对中国人印象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
B.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国科技领先,民主制度日益完善
D.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国力增强

下表是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整理的中国1800-2008年城市化比率(%)表。推进近代中国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因素不包括()
注:规模达一万人的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1800年
1949年
1957年
1978年
2008年
中国
3.8
7.3
10.9
17.9
45.68


A.民族工业的发展 B.一化三改造
C.文化大革命 D.乡镇企业的发展

下图是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头版图样,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此资料可以证明南优二号技术推广的成效,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B.此资料可以佐证当时农业生产受“左”倾思想影响的史实
C.此资料报道的早稻产量过高,是虚假的,因此不具有史料价值
D.作为一手史料,可以研究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

1952年我国高教系统开始院系调整时,撤消合并了大部分学校的英语系科,德语、法语等语种也被缩减;1953至1956年间,全国俄文专科学校及综合性大学俄文系人数却大幅增加到12477 人。出现这一状况的直接原因是()

A.新中国成立,实现了国家独立 B.双百方针的提出
C.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D.工业化建设基础薄弱

下列竹枝词中,不能反映晚清时期新的社会风尚的是()

A.门外电灯明似昼,陕西巷深醉琼林
B.眼前报馆如林立,不见“中央”有“大同”
C.衣裳朴素容幽静,程度绝高女学生
D.十三行畔搬洋货,如看波斯进宝图。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