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和“
”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甲、乙分别表示反应前和反应后的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
B.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
C.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 |
D.该反应的生成物分子个数比为1:4 |
日常生活常接触到“含氟牙膏”、“高钙牛奶”、“碘盐”、“富硒茶叶”、“加铁酱油”等商品,这里的氟、钙、碘、硒、铁指的是
A.单质 | B.原子 | C.离子 | D.元素 |
物质的用途和性质密切相关。下列用途主要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活性炭用于防毒面具 | B.金刚石作装饰品 |
C.铜丝作导线 | D.氢气作高能燃料 |
所示的实验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干冰升华 | B.自制过滤器过滤液体 |
C.铜表面产生铜绿 | D.湿衣晾干 |
为纪念化学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对人类文明的贡献,联合国将2011年定为“国际化学年”。下列选项不属于化学研究的是()
A.研发氢能源 | B.合成新材料 |
C.编写电脑程序 | D.用石油生产化工产品 |
镁带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 )
A.放出大量的热 | B.看到耀眼的强光 |
C.有白色固体生成 | D.镁带消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