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明中后期,租佃关系已普遍采取契约的形式,在商品经济发达的江浙、福建已经盛行定额租制,甚至还出现了货币地租,佃农对地主从人身依附关系为主向着以土地依附为主的方向过渡,获得更多的经营自由。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农民对地主人身依附关系进一步松弛
B.农村经济商品化
C.商品经济推动封建生产关系的变化
D.封建地租货币化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爱因斯坦的主要科学成就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中国人总是作为他家庭中忠诚的成员生活着,非常关心亲族关系,对于辈分、男女性别和身份的区别很是敏感,从古代起,女儿都是嫁到别家去,儿子则将媳妇娶进自己家里。”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体现了宗法制等级森严及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特点
B.宗法制最大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有利于权力的分配
C.宗法制的形成有利于宗族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D.体现了大宗和小宗的关系,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一句俗谚:种田种得全,只要买点盐!反映了小农经济这一经济形式的特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小农经济的产生是社会进步的一个表现
B.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是“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C.小农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D.小农经济形式下的家庭结构比较稳定

1980年12月,我国颁发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份个体工商营业执照。这表明

A.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开始实行 B.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开始改变
C.单一所有制经济结构已被突破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

A.承认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 B.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C.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允许企业公私合营

费正清教授曾把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主要是因为

A.地区分布不合理 B.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
C.工业结构不合理 D.军阀割据混战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