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如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装置Ⅰ和装置Ⅱ中负极反应均是Fe-2e-=Fe2+ |
B.装置Ⅰ和装置Ⅱ中正极反应均是O2+2H2O+4e-=4OH- |
C.装置Ⅰ和装置Ⅱ中盐桥中的阳离子均向右侧烧杯移动 |
D.放电过程中,装置Ⅰ左侧烧杯和装置Ⅱ右侧烧杯中溶液的pH均增大 |
汉代器物上的颜料“汉紫”至今尚没有发现其自然存在的记载。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进行超导材料研究时,偶然发现其成分为紫色的硅酸铜钡(化学式:BaCuSi2Ox,Cu为+2价),下列有关“汉紫”的说法中不正确是
A.x等于6 |
B.易溶于强酸和强碱 |
C.用氧化物形式表示:BaO·CuO·2SiO2 |
D.性质稳定,不易褪色 |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 mol·L—1 Na2CO3溶液中的CO32-数目为NA |
B.标准状况下,11.2L H2O中含有的电子数目为5NA |
C.1 mol Na与足量O2反应生成Na2O或Na2O2失去电子数目均为NA |
D.2.7g金属铝无论与强碱还是强酸作用时失去电子数目均为0.1NA |
“NaCl+CO2+NH3+H2O=NaHCO3↓+NH4Cl”是著名的“侯氏制碱法”的重要反应。下面是4位同学对该反应涉及的有关知识发表的部分见解。其中不正确的是
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H+ , SiO32-, Na+ , Cl- |
B.Fe3+ , Mg2+ , SCN-, SO42- |
C.K+ , Ca2+ , CO32-, Cl- |
D.Al3+, Fe2+ , NO3-, SO42- |
下列反应中,反应后固体物质增重的是
A.氢气通过灼热的CuO粉末 |
B.二氧化碳通过Na2O2粉末 |
C.将锌粒投入Cu(NO3)2溶液 |
D.碳酸氢钠固体加热至没有气体放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