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国民政府公布《合作社法》,规定合作社是“依平等原则,在互助组织之基础上,以共同经营方法,谋社员经济上之利益与生活之改善”的团体,它是不同于公司的另一经济组织形式。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A.标志着封建剥削制度被彻底废除 |
B.有利于国共合作开展全民族抗战 |
C.表明社会主义公有制初步建立 |
D.反映了国民政府规范市场经济体系 |
《姓氏起源》一书对“宋”姓的解释:周武王克商灭纣,建立周朝,封微子(商王后裔)于商丘,建立宋国,共传36代,亡于齐国;宋亡国后,原王公之族散居各地,以原国“宋”为姓,乃成宋姓。从宋姓起源中不能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
A.周礼维护中央集权统治 | B.诸侯争霸导致宋亡国 |
C.周朝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 | D.反映早期政治制度特点 |
陈胡公妫满系舜帝之子商均的32世孙。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建周,把他封于陈,侯爵,并将长女太姬嫁给他。对此,以下解读不正确的是()
A.西周初年曾经分封过异性贵族 | B.周统治者通过政治联姻巩固统治 |
C.陈胡公在封国内居于大宗地位 | D.陈胡公可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继承人 |
“残存的中原王朝,不得不面对这些在中国国土上的征服王朝,即使不承认其为凌驾自己之上的王朝,亦将它们视为平等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与它们建立长期的外交关系,并向它们提供岁币和贡物。”下列能够证明上述观点的史实是
A.唐朝册封怀仁可汗 | B.宋金绍兴和议 |
C.宋辽澶渊之盟 | D.宋夏1044年和议 |
王安石变法“以理财为方今先急”,他的“理财”措施的主要目标是
A.调整封建国家与大官僚、大地主之间的关系 | B.调整地主阶级中士族与庶族的关系 |
C.调整大官僚、大地主与中小地主之间的关系 | D.调整封建国家与自耕农之间的关系 |
英国著名史学家汤因比博士赞叹:“中国大一统的局面在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中国两千年来改朝换代,一直到现在还是大一统的国家。……为什么能保持这样的局面?它的精神文明了不起!”汤因比所说的保持中国统一的“精神文明”应该是
A.知识分子的忧患意识 | B.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强化 |
C.占统治地位的儒家学说对人伦道德的重视 | D.郡县制度的持续深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