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国民政府公布《合作社法》,规定合作社是“依平等原则,在互助组织之基础上,以共同经营方法,谋社员经济上之利益与生活之改善”的团体,它是不同于公司的另一经济组织形式。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A.标志着封建剥削制度被彻底废除 |
B.有利于国共合作开展全民族抗战 |
C.表明社会主义公有制初步建立 |
D.反映了国民政府规范市场经济体系 |
宋代巨贾彭则爱好儒学,“为其子延接师友,不问其费”,曾捐书于州学。郡从事为之记,称其为“贩夫”,彭氏子孙皆耻之。知州认为,彭则所为是善事,遂删“贩夫”二字。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 |
士农工商界限被打破 |
B. |
科举制度促进了社会公平 |
C. |
地方官学教育的普及 |
D. |
文治政策提升了士人地位 |
两税法依据田地、杂产等资产评定户等,但对杂产种类及其价值没有明确规定。唐文宗时,湖州刺史庾威在所属五县,“自立条制,应田地、奴婢,下及竹、树、鹅、鸭等并估计出税,差军人一千一百五十人散入乡村,检责剩征税钱四千九百余贯”,结果被朝廷以“扰人”罪名贬官。由此可见,两税法( )
A. |
存在一定的制度缺陷 |
B. |
强化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
C. |
赋予地方官员加征权 |
D. |
解决了政府的财政困难 |
如表《魏书》记载的部分皇帝赏赐
由此可知( )
A. |
北方游牧经济衰落 |
B. |
封建等级制度森严 |
C. |
鲜卑民族习俗的延续 |
D. |
俸禄制改革不彻底 |
据研究,古代礼制记载的春秋时期酒器礼器,分为爵、觚、觯、角、散五种,称为“五爵”,其名来自于商、周时期的青铜酒器礼器。实际上,春秋时期的五爵为漆木酒器,其容量依次为一至五升,“宗庙祭祀,贵者献以爵、贱者献以散”。春秋时期礼器的变化反映出( )
A. |
五爵形制趋同说明礼崩乐坏 |
B. |
宗庙祭祀遵循天人合一观念 |
C. |
采用漆木酒器彰显以人为本 |
D. |
五爵以小为贵维系等级秩序 |
二战后日本部分影视通过描绘战争中的平民个体在东京大轰炸、广岛和长崎原子弹爆炸以及太平洋战争中所遭受的创伤记忆,将日本民众构件成为“战争受害共同体”,参与塑造了日本社会新的“二战史观”。这种做法的目的是( )
A. |
抵制国内右翼势力 |
B. |
灌输军国主义思想 |
C. |
揭示历史复杂面向 |
D. |
开脱日本战争罪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