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一规划,是中国经济安排的一大特色。“二五”计划大起大落,历程曲折,各年度的计划数字不断大幅调整变化,最后并无定稿。导致这种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建设方针出现偏差 | B.经济发展形势不断变化 |
C.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 | D.中苏关系的日益恶化 |
陈独秀说:中共“一大”对“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这是指中共“二大”()
A.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 |
B.确定了与国民党合作的方针 |
C.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
D.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
1927年2月19日《民国日报》载:北伐军前敌总指挥唐生智称“我们这次革命的成功, 完全是工农群众的力量,并不是士兵的力量。我们在北伐的时候,在衡阳,在醴陵,在粤汉路,都得着农工运动的帮助,才得很顺利的杀却敌人。”由此可见,北伐战争()
A.消灭了北洋军阀主力 | B.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
C.赢得了国民革命胜利 | D.促成了国共两党合作 |
蒋廷黻在《大公报》上撰文指出,在江西苏区,几乎一无所有的红军,却能抵抗十倍其众的国军,至今坚挺不到,根本原因即在于它实行了国民党不能实行的民生主义。这里,蒋廷黻所说的“民生主义”即是中共实行的()
A.工农武装割据 | B.土地革命 |
C.创建革命根据地 | D.开展游击战争 |
口号和标语往往具有一定的政治背景。1911年10月武昌起义胜利后,在武汉地区出现的标语、口号可能是( )
A.热烈祝贺孙中山先生当选中华民国大总统! |
B.中华民国万岁、万万岁! |
C.打倒列强,除军阀! |
D.毛主席万寿无疆! |
毛泽东认为:“没有五四运动,第一次大革命是没有可能的。五四运动的的确给第一次大革命准备了舆论,准备了人心,准备了思想,准备了干部。“(《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251页)毛泽东对五四运动的评价突出的是
A.在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 B.在思想启蒙方面的价值 |
C.在文化系统重建中的地位 | D.对中国社会主义运动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