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读下表(单位:亿人),回答下列问题:

年份
发达国家人口
发展中国家人口
城市
农村
城市
农村
1920
1.1
5.6
0.8
10.7
1940
3.6
4.8
1.56
13.6
1960
4.8
6.1
3.6
15.6
1980
7.9
4.4
6.2
25.9
2000
11.1
4.4
20
24.4

 
(1)从表中可以看出,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       ,水平         
(2)城市化带来的问题是         
(3)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发达国家出现的城市化过程相反的人口流动现象为         现象,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科目 地理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不同国家城市化过程的主要特点及其意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一:冷冻灾害是指气温骤降在0℃以上的相对于农作物的低温而形成的冷害和气温骤降在0℃以下造成冻害等两大类灾害的总称。
材料二:1954年~2008年我国冷冻灾害频次分布图(图13)。

(1)据图写出我国冷冻灾害空间分布的总体特点。
(2)应对冷冻灾害,可采取哪些防灾减灾的措施?

图5为我国某区域图,阅读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甲城市以西地区七月气温分布特点,并说明原因。
(2)图6中等值线是甲、乙两城市周围某种地理事物分布状况,试分析乙城市及周围地区形成高值区的主要原因。

(3)图7为乙城市某生态工业园区生产联系图,试评价图示生产循环的意义。

(4)图8是甲、乙所在省市实际利用外资增速情况,试说明其增速特征。并分析以甲、乙两城市为中心的经济区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区位优势。

读我国东部某城市相关资料图,回答问题。

(1)图中3、4处的土层较1、2处厚,主要原因是

(2)从统计图看出该市十几年来产业结构调整的特点是
。这种变化对劳动力资源状况的影响是

(3) 伴随城市规模的扩大,该市规划并建设了新的产业区。请依据图表信息对高新技术产业区区位进行客观评价

(至少两点)
(4)天津蓟县部分地区与图示区域自然环境类似。充分发挥蓟县地理位置及自然环境的优势,其农业生产应着重发展
等。
(5)作为引滦入津储水地的蓟县于桥水库,近来经常投放喜食浮游生物的鱼类,其目的是

读我国西南部部分区域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示地区分布有世界自然遗产—“中国南方喀斯特”(贵州荔波、云南石林、重庆武隆)。从资源价值评判,该遗产突出体现了价值。喀斯特地貌有不少象形景致,为获得最逼真的效果,应选择观赏。
(2)图中B地区日平均气温≥10℃的日数多于A地区,但积温数反而低于A地区,主要原因是

(3)B地所处地形区降水局部差异明显,主要是由于
的影响。
(4)B地区土地利用中存在
等不利因素。
(5)A地区由于,一月均温高于我国同纬度其他地区;又由于,而成为全国年太阳辐射量的低值地区。

12.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中国东部地区梅雨期起讫等日期线图和长三角都市圈图

材料2:梅雨是初夏季节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天气现象,它是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北移过程中在长江流域停滞的结果,梅雨结束,盛夏随之到来。这种季节的转变以及雨带随季节的移动,年年大致如此,已形成一定的气候规律性。但是,每年的梅雨并不完全一致,存在很大的年际变化。
材料3:世界博览会是由一个国家的政府主办,有多个国家或国际组织参加,以展现人类在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领域取得成就的国际性大型展示会。其特点是举办时间长、展出规模大、参展国家多、影响深远。2010年在中国上海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办世博会。
(1)说出在多年平均情况下,武汉梅雨起始和终止日期。
(2)读图说明我国东部沿海省市梅雨起始日期的早晚、梅雨天气持续天数长短的分布特点。长江流域的梅雨时节有明显的年际变化,请简单分析其原因。
(3)简述长江下游河流的水文特征。
(4)请从地理学科角度,分析世博会对上海城市、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5)简要分析影响长三角地区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
材料4:长江三角洲是中国经济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地区,它用约占全国1%的土地,5.9%的人口创造了约占全国近五分之一的国民生产总值。以上海为经济中心,聚集了江苏和浙江地区的16个地级以上城市。这个都市群汇集了产业、金融、贸易、教育、科技、文化等雄厚的实力,对于带动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连接国内外市场,吸引海外投资,推动产业与技术转移,参与国际竞争与区域重组具有重要作用。
(6)长江三角洲打破地域限制,形成功能合理的大都市圈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怎样的作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