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怀种族之奇耻,究兴亡之要因,于是排斥夷狄,批评专制”。上述观点表明这三大思想家( )
| A.认识到改朝换代的必要性 | B.从明亡中反省君主专制 |
| C.主张民主,反对君主专制 | D.反对排斥夷狄的落后思想 |
一位思想家指责世人多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反而就没有了是非;又认为人心是自私的,人若不自私,岂不就是无心了吗?这位思想家最可能属于那一个学派?()
| A.朱熹学派 | B.东林学派 | C.阳明学派 | D.公羊学派 |
朱熹的理学和王阳明的心学的共同点有()
①认为伦理道德即是天理②倡导用道德标准支配人的行为
③都是主观唯心主义思想④都坚持“性善论”和儒家“仁”的思想
| A.①②④ | B.③④ | C.①②③ | D.②③ |
钱穆先生在《先秦儒至汉儒的流变》一文中说:“汉儒乃一代之新儒,以传经言治为业,与先秦诸儒之以明道作人为唱者,畸轻畸重之间有不同。先秦儒在汉儒心目中,亦属百家言。汉儒传经,乃即所谓王官之学,一则主张于朝廷,一则兴起于田野,其为不同,显然可知。”对于上述材料理解错误的是()
| A.先秦儒学以个人修为的道德规范为追求目标 |
| B.汉代儒学以传经治道为自身的政治理想 |
| C.儒学逐渐由民间思想向官方哲学发展演变 |
| D.汉儒抛弃了先秦儒学对个人修为的关注 |
汉兴之初,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70年后刘彻强行罢黜了“黄老百家之言”,这种文化政策变化的路径实际上反映了()
| A.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此消彼长的残酷性 |
| B.从立国安邦到皇权专制的现实变化与调整 |
| C.道学理论的缺陷和新儒学的博大精深 |
| D.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争夺与利益分配的冲突 |
清代书法家笪重光所著《书筏》:“将欲顺之,必故逆之;将欲落之,必故起之;将欲转之,必故折之……将欲行之,必故停之。书亦逆数焉。”其书法理论体现了()
| A.儒家的中庸思想 | B.道家的辩证观点 |
| C.法家的变革思想 | D.墨家的尚贤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