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学者钱乘旦在其主编的《世界现代化历程·总论卷》写道:“我们很容易看到在现代化推进的过程中‘抗拒’与 ‘接受’间剧烈的冲突,……在这两种显而易见的立场之外,还有第三种可能性,……它接受现代化,但只接受它的形式……”中国近代符合材料中“第三种可能性”的典型事例是( )
A.洋务运动 | B.戊戌变法 |
C.清末新政 | D.辛亥革命 |
中国古代一位著名的思想家曾经说过:“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以下言论中,和他是同一种学派的是。()
A.无性,则伪之无所加。无伪,则性不能自美。性伪合,然后成圣人之名, |
B.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 |
C.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
D.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
春秋战国时诸子百家各自提出挽救时弊的主张:墨子主张国家应节俭;孟子强调划定土地疆界;商鞅主张开辟阡陌。对于以上三位学者的主张,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三者立论相同,都站在维护统治者利益的立场 |
B.三者立论不同,但同样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做考虑 |
C.三者立论相同,都是基于维护农民利益的立场 |
D.三者立论不同,且不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做考虑 |
“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从中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特点是()
A.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 |
B.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 |
C.注重研究社会现实 |
D.重视研究人的前世来生 |
所谓“朱陆同异”是我国学术史上的一个老问题。解放后的一些哲学史著作一般把陆学看做主观唯心主义,把朱学看做客观唯心主义。但学者华山认为朱陆两家对哲学的看法基本站在同一立场,都属于客观唯心主义。以下陆九渊的言论中能为学者华山的观点提供佐证的是()
A.“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心即理也。” |
B.“中庸言博学、审问、慎思、明辨,是格物之方。” |
C.“此理在宇宙间固不以人之明不明,行不行而加损。” |
D.“万物森然于方寸之间,满心而发,充塞宇宙,无非此理。” |
荀子说:“君有过谋过事,将危国家、殒社稷之惧也,大臣父兄有能进言于君,用则可,不用则去,谓之谏;有能进言于君,用则可,不用则死,谓之争……传曰:‘从道不从君’,此之谓也。”下列思想中继承和发展了这一主张的是()
A.韩非“法不阿贵”的思想 |
B.董仲舒“三纲五常”的思想 |
C.朱熹“道统论”的思想 |
D.顾炎武“众治”的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