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
材料一 雅典人通常在雅典卫城西面的普尼克斯山半圆形的山坡上集会……公元前5世纪的时候,普尼克斯山被设计成一个半圆形的砖石建筑,在这个建筑的基础上则形成了一个十分高大的挡土墙,它支撑着一个能够容纳几千人的剧院式结构。在半圆形的中心地带,矗立着一块立方体的岩石……它的形状确保了每一个参加者不仅能看到发言的人,也可以看到其他出席的人。
——据【美】迪耶·萨迪奇、海伦·琼斯著《建筑与民主》
材料二 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进程从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主要经历了被动开放、经济起步、政体变革、思想解放四个时期。这是一种社会质变,即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发生了整体性的变革。
——陈国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绪论
请回答:
(1)雅典露天剧场是当时社会繁荣的重要见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当时的政府采取了什么与此相关的措施? 目的有哪些?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史实说明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表现。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787年宪法规定实行联邦制,采用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原则。这部宪法由序言和7条正文组成。第1条包括10节,规定美国国会的组成及其职权。第2条包括4节,规定总统的职权和产生办法。第3条包括3节,规定美国联邦法院的组成及其职权。第4条包括4节,主要内容是规定各州的权利。第5条主要是规定宪法修正案提出和通过的程序。第6条主要是规定联邦宪法和根据宪法制定的法律为全国最高法律,各州法官均必须遵守。第7条规定宪法经9个州批准后生效。
材料二
材料三 中国的政治制度抑或说中国的民主,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方面,必须最大限度地给予人民经济、政治、文化权利,给予国家主人翁的地位,以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又要求中国的政治制度必须是高度集中的,必须集中有效的社会资源,集中民力、民智,高效率地进行经济建设,实现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过萍萍《从中西民主政治差别中观中国的民主政治及其现状》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美国民主政治与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相比,在形式与地域上有何创新之处?概括美国维护民主制度的主要方式。
(2)根据材料三回答中国民主政治的主要原则是什么?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外,新中国建国以来还有哪些民主政治制度。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到了明代,土司制度日臻完备。明代将土官一律纳入国家统一的官制,而且将土、流截然分开,自成体系,界限十分清楚。有明一代,宣慰、宣抚、安抚、招讨、长官及蛮夷长官等司,纯属土职,是土司的专有名称。土司有文职和武职之分,文职属吏部验封司,武职属兵部武选司。隶验封司者布政司领之,隶武选司者都指挥使领之。土司官品共十四级,自从三品至从九品,皆按其名号为分等级。宣慰司宣慰使从三品,宣抚司宣抚使从四品……从官品上看,土府 、州、县等官与同级流官品级无异。宣慰使略低于布政使(从二品)而与布政司左、右参政(从三品)相当。土司承袭之权握于中央,没有朝命不得承袭。明代特别重视对土司子弟的教化,并把入学读书习礼作为土司替袭的必由之路,借以“变夷俗之陋,杜争夺之源”。明代以前,朝廷在经济上对土官的要求不严,或有贡无赋,或虽有贡赋而无定额。明代进了一步,每置一土司,皆定其赋税。土司平时必须“附辑诸蛮,谨守疆土”,防止境内发生骚乱、暴动及盗贼之事,维持地方治安,此即所谓“保境安民”。战时,土司必须听从征调,由朝廷任命的将帅统一调度指挥,配合有关军事行动。
——史继忠:《略论土司制度的演变》
材料二民族的区域自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之内的、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的、遵循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总道路前进的、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的区域自治。一切聚居的少数民族,都有权利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建立自治区和自治机关,按照本民族大多数人民及与人民有联系的领袖人物的志愿,管理本民族的内部事务。这就是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请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军事方面简要概括明朝土司制度的主要特点。(不能照抄原文)
(2)对比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中国古代土司制度相比有哪些优势。
“自由”是人类重要的价值观,追求人的“自由”是实现近代化的重要内容。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是“自由”的制度保障。同时,自由也是有条件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早期的自由主义者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反对绝对主义,争取个人的政治权利,争取宪政政府……到十九世纪中期,欧洲的主要国家和美国大致完成了这方面的任务。
——李强《自由主义》
材料二“如今女学堂也多了,女工艺也兴了,但学得科学工艺,做教习,开工厂,何尝不可养活自己呢?也不致做食,累及父兄、夫子了。一来,可使家业兴隆;二来,可使男子敬重,洗了无用的名,收了自由的福。”
——《秋瑾集》
材料三没有自由的秩序和没有秩序的自由同样具有破坏性。
——西奥多•罗斯福(1858-1919)
(1)结合材料一,从欧美政治文明的发展角度,指出19世纪以前欧美主要国家在反对绝对主义争取宪政方面取得的成就。
(2)材料二中秋瑾认为女性获得“自由的福”的条件有哪些?中国女性从传统的“三从四德”到近代以后收获“自由的福”,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从社会转型的角度分析近代妇女解放的原因。
(3)材料三中西奥多•罗斯福的这句话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得到了印证,请结合此时美国国内和国际形势来说明“没有秩序的自由”带来“破坏性”的表现。二战后西方国家在构建“自由的秩序”又有哪些措施?
(4)综合上述材料,你对“自由”有何看法?
历史一般是指构成人类往事的事件和行动,研究历史可以采取不同的历史角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七八世纪这两个世纪应该是欧洲文明进入资本主义的前期,这两个世纪是西欧发展的关键。
这个时期是一个很复杂的时期。要按我们中国人非黑即白的看法呢,那这个十七八世纪就没有光明可言。君主专制这四个字就解释了。
——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材料二明朝自宣宗(1398-1435)以后,很少皇帝能专注于国事,朝廷作为主要操在官僚手中,而皇帝则被赋予浓厚的神秘性格,仲裁百官间的争执,强迫性地执行开明专制。当时的士绅官僚,习惯于一切维持原状,而在这种永恒不变的环境中,形成注重内省的宇宙观,使今人看来,晚明时期显得停滞而无生气。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晚明:一个停滞但注重内省的时代》
材料三 1991年十集电视剧《外来妹》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轰动全国。《外来妹》讲述的是改革开放后六个从穷山沟来到广东打工的女性的不同命运。《外来妹》是最早反映广东地区外来打工者生活的电视剧,电视剧中的“外来妹”一词也由此走出广东,成为全国通用的词汇。
——改革开放三十年央视特别节目——《我们的三十年-我们身边的三十个细节》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试从经济、思想与科技的角度,简要分析17、18世纪西欧历史是如何体现发展的“关键”和“光明”的。这一时代的末期兴起了何种文学潮流?
(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明朝中后期“注重内省”的相关史实;你是否同意黄仁宇“停滞”的判断,请说明理由。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外来妹”(农民工)在20世纪80年代大量涌入广东,特别是珠三角地区的背景。
(15分)材料太行抗日根据地是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中领导机关最为集中的地区。经过5年的抗日战争,根据地民力、物力、财力已经极大地消耗。但是,随着对敌斗争的深入和根据地工作的发展,各种办事机构仍在不断扩大,非生产人员也在不断增加。1941年以后,由于战争日益残酷,根据地面积、人口日益缩小。
1942年1月,一二九师发布关于实施精兵建设的命令规定:(一)调整编制,减缩机关,减少人员马匹,认真充实战斗连队。(二)有计划地抽调一批有相当能力的本地干部,到地方武装和各级武委会工作。(三)抽调一批干部去抗大和陆军中学深造。(四)经营生产事业,安置老弱战士和荣誉军人。太行根据地实施精兵简政的结果,不仅使这一地区达到了“精简、统一、效能、节约和反对官僚主义”的目的,而且也使这一地区的财政支出大为降低。l943年由精简而节约下来的经费,为全部预算的46%。l943年的公粮和1941年相比,减征近33%。
——南振国《太行根据地精兵简政的历史经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l942年太行根据地精兵简政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太行根据地精兵简政的作用。(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