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孙中山是一位奇特的人物,他并不是上流社会的文人。他13岁来到美国投靠哥哥在一所教会寄宿学校读完了中学。之后,他曾获得医学学位。总之,他受的教育是很好的,他完全可以凭着这点获得地位和财富;但他却同穷人在一起,总是为穷人的福利牵肠挂肚。这些经历

A.为他将来提倡的民生主义奠基
B.增加了他反对清政府的决心与勇气
C.注定了他要学习美国三权分立的政治模式
D.为国民革命运动埋下伏笔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宋代有学者说,“管摄天下人心,收宗族,厚风俗,使人不忘本,须是明谱系、世族与立宗子法”,“宗子法坏,则人不自知来处,以至流转四方,往往亲未绝,不相识”。他们的主张是基于

A.宗法制能够维系社会安定
B.宋朝时期人们的宗法现念淡薄
C.宋朝人具有迁徙的特点
D.宗法观念有利于理学的传播

1970年1月20日,美国国务卿发言人麦克洛斯基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中美大使级会谈将在“中共大使馆”举行。几个小时后,他修正自己的说法,宣称会谈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使馆”举行。而且他在讲话中反复说了三次“中华人民共和国”。材料反映了

A.“尼克松主义” B.美国放弃“两个中国”言论
C.中美联合,对抗苏联 D.中美关系由敌对走向正常化

牛军在《论新中国外交的形成及其主要特征》一文中说,从1952年开始酝酿,到1954年间基本形成了新的被称之为“和平统一战线政策”的对外政策。作为这项政策的两个重要目标—“扩大和平中立趋势”和“推广和平中立地带”,首先落实到中国的周边地区。这一政策

A.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
B.率先为印度和越南两国接受
C.意在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
D.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分歧

新中国成立以后,相当长时间里,政府推行的是“积极推进工业化,相对抵制城市化”方针,一度还确立了“将消费型城市变为生产型城市”的方针。对城市的这种抵制在1960年发展为完全反城市化,确定了当时的重要政策是减少城镇人口。1949—1978年间中国城市化进程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A.新中国成立初期,生产力水平低
B.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
C.中共积极推进工业化方针的影响
D.中共重视“三农问题”

1955年,中共中央发布了《农业合作化必须依靠党员团员和贫农下中农》的重要文件,此后“贫下中农”一词在各新闻媒体频繁出现。该词在中国大地上使用达到顶峰应是在

A.1955~1957年 B.1956~1966年
C.1966~1976年 D.1976~1978年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