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希望从后门接纳伟大的中国人民的人失败了,中国在要求恢复它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时,选择了从前门进来”,这表明
A.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将会越来越重要 |
B.新中国挫败了美国制造的“两个中国”的阴谋 |
C.大国与小国平等磋商国际事务的局面已经实现 |
D.一个以互信、互利为宗旨的新型区域组织建立 |
根据下图面的纸币蕴含的历史信息,推测其最可能流通于
A.20 年代初的苏俄 |
B.大革命时期的广州 |
C.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根据地 |
D.抗日战争时期的国民党统治区 |
1876 年,郭嵩焘出使海外期间常写信给李鸿章,报告日本派到西洋的留学生不限于机械一门,学政治、经济的都有,劝其扩大留学范围。他的这些言论引起了士大夫们的谩骂,有人说他是“汉奸”。结果,出使不到两年他就回国了。这说明
A.李鸿章的洋务思想日趋保守 |
B.郭嵩焘的主张超越主流思想 |
C.郭嵩焘对西方体制过于推崇 |
D.清廷的对外政策发生了变化 |
1842年,“中国人爽快地接受了英国人提出的值百抽五之核定关税,最简单的原因是,这个税率比现有的(清)帝国税率还高,现有关税平均只有值百抽二到值百抽四,尽管非正规的杂费很高。”这反映出清朝统治者
A.对外政策灵活务实 | B.认识到闭关已无必要 |
C.受西学东渐的影响 | D.国家主权观念较淡薄 |
以下为《19 世纪60~90 年代中国纺织品进口情况表》。该表能反映
时间 |
进口总值 (单位:银两) |
其中(单位:银两) |
棉织品和毛织品占当年进口总值之比 |
|
棉纺织品 |
毛织品 |
|||
1867年 |
6930万 |
1300万 |
740万 |
29% |
1873年 |
7410万 |
1800万 |
590万 |
32% |
1883年 |
7360万 |
1680万 |
390万 |
28% |
1893年 |
15130万 |
2730万 |
460方 |
21% |
A.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B.棉、毛织品是最大宗的进口商品
C.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中国这一时期外贸顺差不断扩大
关于鸦片战争,近代史主流观点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自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从整个清朝历史看,鸦片战争发生于道光二十年的晚清时代,它又是清史的有机组成部分。材料意在说明
A.应对鸦片战争进行辩证分析 |
B.清史鸦片战争观是错误的 |
C.应从不同角度看待历史事件 |
D.不同史观必得出不同结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