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现代众筹是指通过互联网方式发布筹款项目并募集资金的一种融资方式。比如说,你发明了一个比红罐凉茶还好的凉茶配方,投产需要启动资金。你没有钱,以前你在亲朋好友中借,今天你却在互联网上喊。有人被你打动了,说行,你干,我们来给你凑钱,这就是众筹。当下,众筹成了最时髦的互联网金融概念。阿里巴巴推出“娱乐宝”,即通过众筹拍电影;百度推出“众筹”频道,同样切入影视作品;京东推出“凑份子”,首批上线12 个产品项目,主攻智能硬件、流行文化两个领域。
相对于传统的融资方式,众筹更为开放,看似人人做老板,个个都管事。只要是网友喜欢的项目,如咖啡馆、摄影馆等,都能通过众筹获得项目资金,这为创业的人提供了无限的可能。
众筹依靠互联网,极大的解决了创业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成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力量。但不可否认这种新兴模式中蕴藏的风险巨大,人们往往看到了众筹的新潮外衣,却忽视了创业投资的素质内涵。
结合上述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人人是老板,个个都管事,企业定能成功。”对此,你怎么看?
(2)请从经济生活、政治生活角度分析说明,“众筹”是一种市场行为需要政府加以引导。
(3)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像“众筹”这样的互联网思维对个人就业、创业、创新有何启示。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劳动者求职 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一:据有关部门统计显示,2002年,中国个人住房按揭贷款金额不到300亿元;2008年,全国个人住房贷款金额达到3.2万亿元。不到6年时间,几乎翻了100倍。汽车个人消费信贷2002年全年不到1000亿元,截至2008年10月,却突破2800亿元
材料二:目前,在一些大中城市出现了一些年轻的“负翁”消费阶层,他们收入很高,但消费支出更大,每个月都要为还房款和车款而奔波。他们有房有车,但没有任何储蓄存款,是典型的负资产一族。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学有关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对材料一中所讲的消费变化做简要分析。
(2)你怎么认识材料二中的“负翁”现象?

材料一:2010年9月7日,日方在钓鱼岛海域非法抓和中国15名渔民和渔船,并将船长扣押至9月24日。对这一严重侵犯中国领土主权和中国公民人权的行径,中国政府表示强烈抗议。中国外交部发表声明指出,“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对此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日方对中国渔民渔船的扣押、调查以及任何形式的司法举措都是非法和无效的。”
材料二:而在这次事件发生后,由于日方的行为我国暂停双边省部级以上交往,中止了双方有关增加航班、扩大中日航权事宜的接触,推迟了中日煤炭综合会议。中国内地民间自发停止了万人赴日旅游计划,香港公民提出减少赴日旅游。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第65届联大发表讲话指出,中国不容主权受到侵犯,不容日本影响亚太地区和平稳定。9月24日,日本决定释放中国渔船船长,但拒绝就抓扣中国船长道歉。
请阅读材料谈谈你对这一事件的认识。(10分)

材料一:“自然灾害”是人类依赖的自然界所发生的异常现象,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所造成的危害往往是触目惊心的。它们之中既有地震、火山爆发、泥石流、海啸、台风、洪水等突发性灾害;也有地面沉降、土地沙漠化、干旱、海岸线变化等在较长时间中才能逐渐显现的渐变性灾害;还有臭氧层变化、水体污染、水土流失、酸雨等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灾害。而对抗自然灾害还要以预防为主。
材料二:不论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还是2010年的玉树地震抑或是舟曲的泥石流灾害。每次灾害发生后人们都能看到各级党组织坚强领导,各级政府科学调度,各路救援队伍快速驰援,各地救灾物资源源运进灾区,打通生命通道、抢救被困人员、医治受伤人员、转移安置群众等各项工作有力有序进行。还可以看到从汶川到玉树再到舟曲,我们的救灾应急机制更加健全,抢险救援更为有效,实后重建更加科学。频繁的自然灾害让我们屡遭创伤和苦难,更让我们收获战胜灾害的勇气和信心。
(1)结合材料从哲学角度分析如何预防和抗击自然灾害。(10分)
(2)运用政治常识说明中国共产党该如何领导人民进行抗震救灾。(10分)

材料一:“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2010上海世博会的主题,也是当前中国社会直面的热点话题。近年来,中国进入城市化高速发展阶段。据统计,中国菜有183个城市正在规划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谋划着“超常规发展”的蓝图。于是没有条件的城市就出现了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GDP至上的“政绩工程”,盲目布局的基础设施,脆弱资源的过度开发等等。在中国城市的发展中一直面临着两种方向性的选择——作为市民生活的归属地的城市和作为地方政府经营对象的城市,而大部分城市 往往罔顾居民的呼声而让后者占据了主导地位。
材料二:1978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大约是17.9%,到2009年这一数据已达到46.6%,有6.2亿—6.3亿人口居住在城市。加速城市化进程是国人普遍关注的问题。这个 时期中国城市化发展速率是世界同期平均速度的两倍左右。“十二五”规划中城市化率将突然袭击破50%,到2030年,中国城市化率将达到65%左右,各类城镇人口将新增3亿人。2009年度全国农民工总理为22978万人,其中外出农民工14533万人。随着大量外来人口涌入城市,而社会保障与城市管理水平却没有能够及时跟进,普遍的城市文明意识没有建立,使城市本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大打折扣,外来人口的生活舒适度也受到很大影响。和以往对城市的向往不同,人们对城市化进程产生了一些困惑和思考。
(1)分析材料一,从政治生活角度说明在城市建设中我国政府应注意哪些问题?(12分)
(2)请结合材料二,从认识论角度阐述该如何理解我国的城市化进程?(8分)

包容性增长有着深刻内涵。从国内方面看,所谓包容性增长,寻求的应是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相对立。使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改善同步进行;财富公平分配,不造成贫富差距,向低收入人群倾斜,使所有人都从增长中获益。从全球视野看,包容性增长体现在发达国家应当主动承担起全球经济增长与经济失衡的责任,促进全球经济稳定协调发展;体现在进一步发展开放的、遵循规则的、可预测的、非歧视性的贸易和金融体制;更体现在让那些贫困国家在全球区域性增长过程中能够受益更多。
(1)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就我国实现包容性增长提出你的合理化建议。(15分)
材料四:践行包容性增长关键在于政府履行好责任,胡主席提出4点建议:一是优先开发人力资源,二是实施充分就业的发展战略,三是提高劳动者素质和能力,四是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保障体系。这四点建议是从制度入手,是提高人民收入、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根本办法。
(2)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政府职能的知识,分析政府履行好责任践行包容性增长对于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意义。(12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