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方在担任两江总督期间曾密奏清廷今日欲杜绝乱源,惟有解散乱党,欲解散乱党,则惟有于政治上导以新希望,而于种族上杜其所借口。……夫所谓于政治上导希望者,则奴才等前此所谓宣布国是定十五年实行立宪是已。”这表明( )
| A.“乱党”的目标是建立君主立宪制 |
| B.满族贵族将放弃君主专制统治 |
| C.民主革命客观上迫使清廷预备立宪 |
| D.民主革命是近代中国动乱的根源 |
智者学派代表人物普罗泰戈拉的中心思想是: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强调人的尊严与价值 | B.美德即知识,知德合一 |
| C.法律不能违背人的理性 | D.顺应自然的生活就是至善 |
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顾炎武在《日知录》中写道:“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在于
| A.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 | B.激发了中华民族的社会责任感 |
| C.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 D.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 |
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自由自在”的生活,对强加于他头上的紧箍儿一直耿耿于怀,成佛之后首先想到的是把它打个粉碎。它反映出明代出现
| A.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 |
| B.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立志的思想 |
| C.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 |
| D.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 |
元朝时期杂剧流行,杂剧的创造和演出兴盛,城市里“瓦肆”“勾栏”纷纷出现,到明清时期古典小说繁荣,晚清则产生四大谴责小说,这反映出
| A.中国古文化源远流长 | B.民间思想的广泛传播 |
| C.文化政策影响文化现象 | D.文化是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 |
他和一位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问他,山中美丽的花树,它们自生自长,与人心感觉与否并无关系,你认为呢?他却说:你来看此花树,它才存在;你不来时,它是不存在的。在他看来,花树的存在与否,全以人的主观感觉为转移。“他”指的是
| A.孟子 | B.董仲舒 | C.朱熹 | D.王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