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明清以来中国部分国礼一览表

时间
礼物说明
1405—1433年
郑和代表皇帝,“赏赐丝绸、金银、瓷器等珍贵礼品”;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四夷归附、万国来朝”,“贡品”包括象牙、宝石、珍禽异兽等
1793—1794年
英国马戛尔尼使团乘坐“狮子号”等炮舰携带贺礼:天文地理仪器、蒸汽机模型、战舰模型等500多件,蒸汽机模型等贺礼被清政府束之高阁;乾隆帝赏赐丝绸瓷器玉器及各类工艺品逾3 000件
1853—1867年
1853年,由美国传教士丁韪良等将徐继畲《瀛环志略》中赞美华盛顿的文字刻碑送到美国,镶嵌在华盛顿纪念塔内。1867年美国政府将一副华盛顿画像作为官方礼物送给总理衙门大臣徐继畲
1941年11月
宋氏姐妹代表国民政府将熊猫赠与美国联合救济中国难民协会
1943年2月
宋美龄将国宝邮票一册作为礼物送给罗斯福,并在美国发表精彩演讲
1949—1950年
毛泽东访苏,准备了山东大葱、江西金桔、西湖龙井、湘绣被面等礼品;苏联回赠了吉斯轿车等礼物
1957年11月
中国党政代表团访苏,带去了长江大桥、第一机床厂、第一汽车制造厂等项目的模型,以及青花瓷等礼品
1972年2月
中国赠送美国白玉提红釉大瓶、苏州双面绣等礼品,还表示将向美国赠与两只熊猫;尼克松赠送了象征和平的瓷制天鹅
1986年11月
中美金融市场研讨会在京举行,邓小平会见了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约翰·范尔霖,并赠送面值50元的上海飞乐音响公司股票,对方则赠送了纽约证交所证章
2014年9月
习近平将国产品牌中兴手机作为国礼送给上海合作组织峰会的与会代表

表格反映了明清以来国礼演变的多种趋势,请指出其中一种趋势并说明其历史原因。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意义 交通工具对生活的影响 电视的起源与发展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有学者认为,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最独特之处在于,我们是唯一保持了两千年中央集权制度的国家。中国历史上的众多制度创新,从本质上来说,都围绕着四大基本制度展开。这四个基础性制度,如四根“支柱”共同支撑起中央集权的“大厦”,历经上千年的打磨和探索,日渐趋于精致完善,在明清时期达到巅峰。图示如下:

中央集权与四大基本制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图中每项制度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
(2)结合所学知识,论述制度创新对王朝盛衰的影响。(要求:联系中国封建王朝盛衰的史实;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

【中外历史人物评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58 年,戴高乐因五月危机重返政坛,制定新宪法,成立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并当选第一任总统。戴高乐上台后对法国的外交政策进行一系列调整。包括支持发展核武器、制定泛欧洲外交政策、努力减少美国和英国的影响、促使法国退出北约、反对英国加入欧洲共同体、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系列思想政策被称为“戴高乐主义”。具体实施有:
①撤出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改变法国在联盟中对美国的从属地位,维护民族独立;
②建立法国独立的核威慑力量,打破美国的核垄断;
③同苏联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缓和、谅解,合作”的关系,在东西方关系中发挥作用,推动中法建交;
④建立一个摆脱美苏控制,以法国为中心的,法德联合为支柱的,由欧洲主权国家联合起来的“大欧洲联合”;
⑤实行非殖民化,在第三世界推行“积极存在”的政策,以求保持和增进法国在第三世界的利益和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戴高乐主义实施的背景。
(2)根据材料归纳戴高乐主义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寓封建(注: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有司之官……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利者,民乌得而不穷,国乌得而不羁?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材料三:……直至近百年来,才发生新的变化。……皇帝和贵族的专制政权是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伟大的近代和现代的中国革命,是在这些基本矛盾的基础之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
——毛泽东《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1939)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分析说明周秦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其专在下”、“其专在上”各指什么。材料中顾炎武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并予以简要评价。
(3)材料三中“新的变化”指什么?划线部分文句分别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政治变革的历史趋势。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各州可以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规,有一定的自主权,以发挥地方的积极性,避免高度集权的弊端。
材料二

材料三进入19世纪后,德意志各地的资本主义逐步发展。1815年起,德意志人民要求实现国家统一的斗争不断高涨。俾斯麦出任普鲁士首相后,认为“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议论和多数人投票能够解决的,有时候不可避免的,要通过一场斗争来解决,一场铁与血的斗争。”以统一为名限制自由,调和君权与资产阶级间的矛盾,利用普鲁士的经济优势,于1864年击败丹麦,1866年击败奥地利(见普奥战争),成立北德意志联邦。
1870~1871年在普法战争中击败法国,兼并南德诸邦。
1871年1月18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的凡尔赛宫加冕为德意志帝国皇帝,俾斯麦出任宰相,普鲁士通过王朝战争最终实现德意志的统一。
——摘编自《世界近现代史》(上册)
材料四西方国家实行的自由民主制度也许是“人类意识形态发展的终点”和“人类最后一种统治形式”,并因此构成了“历史的终结”。
——(美)弗朗西斯·福山《历史的终结》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构成体现了哪些原则? 并分析材料一所体现的制度对美国发展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三,概括1871年德意志实现统一的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统一的影响。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创新和探索是对“历史的终结”的否定。

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体现了人类政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初年)“法令初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
材料二:“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
材料三:(清人赵翼说)“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
————《檐曝杂记》
材料四:“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等自由;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参议院……行使立法权;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和国务院行使行政权;法院……独立行使司法权;……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有议会的多数党产生。”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五: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材料一、二、三反映了我国古代的什么政治制度?从根本上看,这一政治制度具有什么演变趋势?材料四说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哪些原则?具有怎样的历史地位?
(2)从材料五中可以获得哪些历史信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