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一词在中国古已有之,《尚书》中就有“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于成汤”的词句。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
①材料记载了中国早起的民主制度②材料中的“民主”即“民之主”
③材料含有古人对天人关系的认识④材料体现了人民主权的治国理念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从成语典故、日常生活用语“醍醐灌顶、修身养性、三纲五常”能看出下列各教派对中国传统文化发生影响的有
(1)佛教(2)道教(3)墨家(4)儒教
| A.(2)(3)(4) | B.(1)(2)(3) |
| C.(1)(3)(4) | D.(1)(2)(4) |
在争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二者的关系时,下面四种结论,正确的是
| A.政治上的统一确保思想上的统一 |
| B.董仲舒的学说适应专制统治的需要 |
| C.汉武帝的政策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
| D.思想上的统一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 |
有一说法是: “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学说。”董仲舒下列言论中,哪一说法比较完整地表达了这一观点
|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B.“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
| C.“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 | D.“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
图中的三人从右至左分别是老子、释迦牟尼、孔子。三人于一图之中,正在辩经论道。画面中,释氏坐干菩提树下成为画面主体,老子坐于蒲草之上,与一身士大夫装束的孔子相对。此图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体现了古代中国儒释道三教合一的社会思潮 |
| B.此三人不是同一时代,不可能同时出现 |
| C.儒、释、道三家主张各异,冲突激烈 |
| D.主要反映了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
成语“萧规曹随”反映的汉初主要的政治统治思想是
| A.儒家的“仁政”思想 | B.道家的黄老之学 | C.墨家的“兼爱”思想 | D.法家的法治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