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周制度论》中有:“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下臣诸侯之制。”( )
这段材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的显著特征是
A.通过主要分封同姓诸侯以加强对地方统治 |
B.通过世袭制和嫡长子继承制以巩固周王权 |
C.通过血缘姻亲关系与地缘结合以强化王权 |
D.通过制定各种礼乐制度维护贵族等级特权 |
《新唐书·百官志》:“唐之官制,其名号禄秩虽因时增损,而大抵皆沿隋故”。下列制度符合该论述的有()
①科举制②三省六部制③内阁制④二府三司制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从九卿到六部的变化表明()
A.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演进 |
B.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 |
C.国家政务与皇家事务的分离 |
D.世卿世禄向科举取仕的转变 |
德国社会学家韦伯(MaxWeber)从学理层面探讨某一制度,称这一制度由于行政官吏的任用采取了客观的标准,因而打破了贵族的垄断和私人的关系,使被统治者在专制国家趋向平等,堪称“消极的民主化”。这一制度应是()
A.宗法制度 | B.郡县制度 |
C.察举制度 | D.科举制度 |
“□□省,宰相之府,所以临百司、统万机、定谋画、出政令,佐天子以安天下者也……□□,所以行天子之令,而制裁天下者也,其事权不可不专。”□□处的文字应该是()
A.中书 | B.尚书 | C.门下 | D.内阁 |
姓名是人的符号,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名字之后。中国人重视姓氏的现象体现了()
A.男尊女卑思想 | B.专制王权影响 |
C.个人主义心理 | D.家族宗法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