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董仲舒传》中说:“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是故
 阳常居大夏而以生育养长为事,阴常居大冬而积于虚空不用之处。”由此可看出董仲舒主张(    )
| A.以刑辅德 | B.思想统一 | C.三纲五常 | D.君权神授 | 
明末清初著名理学家张履祥为其亡友的妻子幼子安排生计:“瘠田十母,自耕农仅足一家之食;若雇人代耕则与石田无异;若佃于人则计其租入,仅足供赋税而已……莫若止种桑三亩,种豆三亩,种竹二亩,种果二亩,蓄池鱼。”这说明明清政府
| A.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 B.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 
| C.商品经济得到发展 | D.重农抑商政策更加严格 | 
下图所列内容为中国某朝代具有的一些特征。据此判断该朝代是
| A.宋朝 | B.汉朝 | 
| C.唐朝 | D.明朝 | 
《查士丁尼法典》的序言中说:“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这句话表明
| A.罗马法可以消除罗马社会矛盾 | 
| B.罗马法是皇帝制定政策的唯一依据 | 
| C.罗马法对近代欧洲影响深远 | 
| D.法律是治国的重要手段之一 | 
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不断调整与变革,下列措施反映强化中央集权的是
| A.“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 | 
| B.“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 | 
| C.“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 
| D.“……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郡县又远于省,若有边徼之事者,则置宜慰司以达之。” | 
《钱氏家训·家庭》载:“家富提携宗族,置义塾与公田,岁饥赈济亲朋,筹仁浆与义粟。”这反映出古代家族
| A.具有广结善缘的行举 | 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 | 
| C.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 | D.遵循行善济世的乡风礼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