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形成于春秋战国对期。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由于农历是一种“阴阳历”,既根据太阳运行周期也根据月亮的运行制定,因此不能完全反映太阳运行周期。但中国古代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需要了解太阳运行情况,农事完全根据太阳进行,所以在历法中又加入了单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西节气”,用作确定闰月的标准。“二十四节气”的制订印证了
①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②认识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③理论的认识要高于实践       ④认识最终总要回到实践中去

A.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②

公历每年10月8日或9日太阳到达黄经195°时为寒露。“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歌谣曰:寒露时节天渐寒,农夫天天不停闲。小麦播种尚红火,晚稻收割抢时间。留种地瓜怕冻害,大豆收割寒露天。黄烟花生也该收,晴朗天气忙摘棉……这说明在我国古代,人们
①认识到了节气与农业生产的客观联系     
②将节气智慧融入于生产和生活实践中
③已获得了对气候变化规律的完整认识     
④具备了在实践中驾驭征服自然的能力

A.②③ B.①④ C.③④ D.①②
科目 政治   题型 单选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价格是市场的信号灯,价格变化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深远影响。在假定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价格与需求、价格与供给可以用图1和图2表示。读图完成下列题。

图1 需求曲线    图2 供给曲线
由图可以看出(  )。
①一种商品的价格越高,对这种商品需求越少 
②一种商品的价格上涨可以增加这种商品的供给 
③供给与需求之间没有任何关系 
④一种商品价格的高低根本上取决于该商品的供给和需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②④

图1需求曲线对生产者的启示是(  )。

A.企业要减少商品生产,控制需求,从而获得高额价格
B.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和价格,扩大市场份额
C.以市场为导向,生产高质量的商品
D.加快产品结构的调整,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图2供给曲线突出反映了市场价格的变化,可以影响或引导(  )。

A.居民的消费水平 B.居民的消费结构 C.居民的消费时机 D.企业投资规模

消费者的消费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如果A商品和B商品的关系如下表,那么表格中反映B商品需求变化的a、b应该是(  )。

关系
A商品
B商品
互为替代品
价格上涨
需求量减少
a
互补商品
价格下跌
需求量增加
b

A.需求量增加 需求量减少 B.需求量增加 需求量增加
C.需求量减少 需求量增加 D.需求量减少 需求量减少

下面是某服装厂生产中出现的三种情况:①该厂的劳动生产率不变,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 ②该服装厂的劳动生产率与社会劳动生产率同水平提高 ③该服装厂的劳动生产率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不变。在上述三种情况下,该服装厂生产一件衣服的价值量变化依次是(  )。

A.降低;降低;不变 B.不变;提高;降低  
C.提高;不变;降低 D.降低;不变;提高

下列财经新闻中,可以用图中由Q1点到Q2点运动来正确描述、解释的是(  )。

A.由于部分游资进入农产品行业炒作,引起部分农产品价格上涨
B.工信部报告,7月以来,用钢需求旺盛,我国钢材价格出现小幅上涨
C.商务部表示,4月中旬以来全国生猪及猪肉价格恢复性上涨,且涨幅有扩大趋势
D.某日报报道,空心菜每500克售价从2元上涨到3.5元,城市周边菜农纷纷抢种空心菜

看漫画《为何贵》,漫画中蔬菜价格之所以贵,是因为(  )。

A.使用价值决定价格
B.温室里生产的蔬菜耗费了更多的人类劳动
C.温室里生产的蔬菜营养价值要高于普通蔬菜
D.温室里生产的蔬菜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多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