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国家期间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2000多年前,中国曾开辟过连接欧亚大陆的陆上“丝绸之路”和连接东南亚的海上“丝绸之路”。今天,我国将沿着陆上和海上“古丝绸之路”构建两条经济走廊。由此可见( )
| A.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建立新的联系 |
| B.联系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
| C.只要加强联系,就能促进事物的发展 |
| D.事物间的联系具有条件性和多样性 |
中华文化能够源远流长,原因是()
①汉字出现②史书典籍流传③中华文化的包容性④中华文化没有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
| A.①② | B.①②③ | C.①②③④ | D.①②④ |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谈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时指出,要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作好文化典籍整理工作。之所以要作好文化典籍整理工作,是因为史书典籍( )
①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②体现了中华文源远流长的特点
③是文化的基本载体④是人类进入文化时代的标志
| A.① | B.①②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强调,要加强民族古籍和文物抢救工作,编纂《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做好古典民族史诗的整理和翻译出版工作。这是因为( )
| A.不同的区域文化各不相同 | B.不同的民族保持着各自的文化特色 |
| C.中华文化经历了衰徽的过程 | D.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
早在唐代,岭南文化就与基督教文化、阿拉伯文化、波斯文化和平共处,而且敢于和善于同异质文化进行直接的嫁接,拿来为我所用,形成了源远流长、独树一帜的文化流派。这表明( )
| A.超越常规是岭南文化发展的主要保障 | B.文化发展取决于与异质文化的直接嫁接 |
| C.包容性是岭南文化不断发展的重要原因 | D.岭南文化与其它外域文化不存在冲突 |
现代和谐文化的建设应有开放的世界眼光,积极借鉴、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融汇百家、兼收博取,使具有中国特色的和谐文化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自己。这样做有利于()
①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②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
③吸收外来文化的所有成分④增强对外来文化的理解
| A.①②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