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穿越时空,轻拂史尘,我们不难发现我国历史上三大宪法或宪法性文件的巨大差异。下列选项中,对应正确的是
| 宪法或宪法性文件 |
产生的背景 |
主要内容 |
历史地位或评价 |
| 《共同纲领》 |
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发展 |
② |
具有临时宪法性质 |
| 1954年宪法 |
① |
确立人民代表大会为最高权力机关 |
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
| 1982年宪法 |
改革开放,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 |
规定了我国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确定了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基本方针 |
③ |
A.①三大改造胜利完成②确立全国政治协商会议为最高权力机关③社会主义法律框架体系形成
B.①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全面展开②确立我国为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③社会主义法律框架体系形成
C.①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全面展开②确立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新型国家的架构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D.①三大改造胜利完成②确立我国为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汉书·武帝本纪》记载:元封元年春,武帝登临嵩山,随从的吏卒们都听到了山中隐隐传来了三声高呼万岁的声音。所以“山呼”万岁后来就或为臣子朝见皇帝的定仪。“山呼”万岁实质是宣扬
| A.天赋人权 | B.皇权至上 | C.君权神授 | D.天人合一 |
据王祯《农书》记载,有一农具“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两足中虚,阔和一垅,横桄四匝,中置耧斗;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据此判断这一农具应是
| A.犁具 | B.灌溉工具 | C.播种工具 | D.除草工具 |
南宋初的《陈旉农书》指出:“种莳之事,各有攸序。能知时宜,不违先后之序,则相继以生成,相资以利用,种无虚日,收无虚月”。这表明:
| A.适时耕种能保证农业生产计划的完成 | B.只有勤于稼穑才能保证比较好的收成 |
| C.南宋时期我国农业技术达到巅峰水平 | D.作物种植要因地制宜,灵活安排农事 |
有学者指出:历史学虽是一门实证性学科,但实证性研究离不开理论的指导,不能不进行深层次的理性思考和理论提炼……。这一观点体现了 ()
| A.研究历史要处理好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的关系 |
| B.历史研究应该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密切结合 |
| C.历史研究必须走“实证性”的道路 |
| D.历史学的研究必须多召开学术研讨会 |
约瑟夫·奈教授2002年指出,当今国际力量的分布有如一盘三维空间的国际象棋:顶部的军事力量大致是单极的,中部的经济力量是多极的,底部包括众多的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恐怖分子、黑客等),力量非常分散。下列表述与奈教授的看法一致的是()
| A.同苏联时期相比,俄罗斯的经济实力下降,军事实力并未削弱 |
| B.冷战结束后,美国的军事和经济实力都保持着异常明显的优势 |
| C.从某些维度看,“单极世界”和“多极世界”都是比较准确的说法 |
| D.国际力量分布十分复杂,可以说世界多极化的格局已接近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