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操作的“先”与“后”,对化学实验结果、师生安全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列试验操作先后次序中,错误的是
| A.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先预热,再对准药品部位加热 |
| B.制备气体时,先装药品,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
| C.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结束操作时,应先移导管出水面,后停止加热 |
| D.玻璃管插入带孔橡胶塞时,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湿润后插入 |
酒精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酒精挥发B.稀释酒精C.碘溶于酒精D.酒精消毒
现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是由CaCO3、Na2CO3、Na2SO4、NaCl、Ba(NO3)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确定其成分,进行下列实验(微溶物质按可溶处理)。
①取少量固体粉末于试管中,加足量的水溶解,静置后得到白色沉淀A和无色溶液B;
②过滤,将白色沉淀A放入试管中,滴加过量的稀硝酸,有气泡产生,沉淀部分溶解;
③取无色溶液B少许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稀硝酸,有气泡产生,得到溶液C;
④在溶液C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白色沉淀A的成分是BaSO4和CaCO3
B.该固体粉末中乙一定有CaCO3、Na2SO4、Na2CO3和Ba(NO3)2
C.无色溶液B中的溶质一定有NaNO3、Na2CO3和NaCl
D.该固体粉末中一定有Na2SO4、Ba(NO3)2和Na2CO3,可能有CaCO3和NaCl
如图四个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把NaOH和NH4NO3固体分别溶于水中
B.
分别向等质量镁和铁中,逐渐加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至过量
C.
向一定质量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锌粉
D.
加热一定质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
下列实验设计不合理的是( )
A.
检验装置气密性
B.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C.
探究温度对溶质溶解快慢的影响
D.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石墨烯可用机械剥离法从石墨中剥离制得。它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只有一层原子厚度的二维晶体(如图),图中每一个小球代表一个碳原子。它是目前发现的最薄、强度最大、导电导热性能最强的一种新型纳米材料。科学家甚至预言石墨烯将“彻底改变21世纪”。关于石墨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石墨烯和金刚石都由碳元素组成
B.石墨烯的导电性比银强
C.石墨烯中每个碳原子为三个六元环共用
D.从石墨中剥离出石墨烯属于物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