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盛有一定浓度蔗糖溶液的透析袋口扎紧后浸于蒸馏水中,假设透析袋的强度足够大,弹力有限,下图表示透析袋中蔗糖溶液浓度与时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下图表示某种细菌细胞中的一个反应程序。在这个程序中,一种氨基酸在酶的作用下产生另外的氨基酸。1~6代表不同的氨基酸(对生命都是必需的),V-Z代表不同的酶。原始种的细菌只要培养基中有氨基酸1就能生长,而细菌的变异种只有在培养基中有氨基酸1、2、5时才能生长。该种细菌的变异种中不存在的酶是()
A.W酶、Y酶 | B.X酶、Z酶 |
C.V酶、Z酶 | D.V酶、W酶、Y酶 |
Na+-K+泵由4个亚基(多肽)组成,其中一个亚基向着细胞质的一面有一个ATP结合位点和三个Na+结合位点,外表面有两个K+结合位点。这一过程利用ATP供能,将Na+从细胞内逆浓度梯度排出,将K+从细胞外逆浓度梯度运入。对此过程的不正确说法是()
A.Na+和K+出入细胞是主动运输的过程 |
B.Na+-K+泵是一个可同时反向转运两种离子的载体蛋白,该过程与细胞膜选择透过性无关 |
C.说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
D.这一过程可能会造成细胞膜内外Na+、K+的数量不同 |
将紫色洋葱在完全营养液中浸泡一段时间,撕取外表皮,先用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处理,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立即将外表皮放入蒸馏水中,直到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增加。若在该实验过程中,蔗糖溶液处理前外表皮细胞液的浓度为甲,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增加时外表皮细胞液的浓度为乙,则甲、乙的关系,以及实验过程中水分进出细胞的方式为()
A.甲<乙,被动运输 | B.甲>乙,被动运输 |
C.甲>乙,主动运输 | D.甲=乙,主动运输 |
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是指植被制造的有机物总量。有学者以“生产力假说”来解释物种多样性的原因,认为是高生产力造成了高的物种多样性。研究者在某山区研究,发现其生产力随着海拔高度增加而递减,且海拔高度与物种多样性关系如图所示.由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生产力最高的地区是物种多样性最高的地区 |
B.海拔l000m处物种多样性低而生产力高 |
C.高海拔地区的生产力比低海拔地区的高 |
D.此研究结果支持“生产力假说” |
警戒色是某些有毒的或不可食的生物所具有的鲜艳醒目的颜色,这种颜色往往会对捕食者形成信号作用,使其避而远之.某人进行了与警戒色有关的模拟实验:让a、b两组小鸡分别在不同颜色的地板上啄食均为苦味的谷粒,并对啄食情况进行统计,结果如下图所示。据此分析,下列结论成立的是()
A.实验初期,小鸡对两种颜色的谷粒啄食比例均等 |
B.实验初期,鲜艳醒目的谷粒颜色对小鸡是警戒色 |
C.随实验次数增多,小鸡对醒目颜色的谷粒啄食比例增多 |
D.随实验次数增多,小鸡逐渐将醒目谷粒的颜色作为警戒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