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一则新闻,然后回答问题。
广西日报北京电 (记者黄维国) 由国家旅游局和自治区政府共同主办的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旅游合作与发展”为主题的2015中国-东盟博览会旅游展将于5月29-31日在桂林举办。据悉,2015中国-东盟博览会旅游展将打造中国与东盟旅游合作交流的国际性知名展会,搭建具有区域特色、面向全球开放的旅游合作平台,通过旅游合作强化中国与东盟经贸投资对接,服务中国-东盟自贸区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目前,各项筹备工作进展顺利,各国参展参会企业正积极踊跃报名。
(1)请你用最简洁的一句话给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20字以内)
(2)填空:新闻最重要的属性是 ;新闻传播的主要媒体有 。
根据语境和拼音书写词语,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人类素来以生存为第一需要。农耕,养育了一代代浙江子民:一粒米,启迪着顺天应时的zhìhuì(1);一把土,孕育着细腻踏实的性格;一只碗,满载(2) ( A. zai B. zài )着lì jīng tú zhì ( 3 )的梦想;一片天,深藏着我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
语文世界里,有丰富的宝藏。如月色澄澈的承天寺,水尤清冽的小石潭,燕园摇曳的紫藤萝,西北不折不挠的白杨树……让我们睁大善于发现的眼睛,走进五彩斑澜的语文世界,去采xié美丽的花朵。
(1)根据注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宝藏()采xié()
(2)文中有两个错别字,找出来并订正
改成 改成
综合性学习
随着网络文化的兴起,网络流行语逐渐成为大众化的流行语。在青少年中,网络语言也已成为一种时髦,个别学生的作文中也常会出现一些网络流行语。为此,班上决定围绕“网络语言,应不应该进入中学生作文”的话题,举行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根据要求,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网络语言是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形成的,它的出现拓宽了语言选择的范畴,也反映了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社会文化特点。很多的网络流行语都是从反面讽刺对权力、名人、金钱低俗的祟拜,阐述对生活,对社会现象的一种不满,是对内心想法的宣泄。如“神马都是浮云”、“hold住”、“伤不起”、“蒜你狠”、“7456”、“我爸是李刚”、“元芳你怎么看”、“给力”、“你懂得”、“有钱就是任性”、“duang”……
材料二:中国的互联网飞速发展,上网的人数居于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网民中24岁以下的青少年达到51.7%。教育部很担忧地分析过,“中国能用普通话交际的人口比例仅为53%,能用汉语方言交际的约为86%。” 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是人们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以民族的利益考虑,汉语要争取全民性。处于中学阶段的学生,既要充分积累传统文化的底蕴,又要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材料三:网络语言中错别字和曲解的意思层出不穷,这不仅对传统语言规范造成了伤害,也对公众造成了理解障碍。高考不用网络语言是规范祖国语言文字之举。教育部出台的《2012年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务工作规定》中,首次明确高考要用现行规范汉语言文字答卷,这就意味着繁体字、网络用语进了作文可能被扣分。
(1)认真阅读“材料一”,说说网络语言具有哪些特点。
(2)认真阅读“材料二”,请写出一句“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宣传语。
(1)网络语言,到底应不应该进入中学生作文呢?请结合上述三个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1)(2)两小题。
据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报到,随着清华、北大等多所高校自主招生简章的公布,2015年面向全国自主招生的高校招生方案全部亮相。招生改革关乎教育公平,教育公平关乎千家万户。各界期待高校招生中的“特殊新招”在实施时能多点阳光透明,有效监督多些,切实消除招生改革中的“特权想象”。与以往的报名方式——“学校推荐”不同,今年高校自主招生报名只有一条通道,那就是:“学生自荐”。其实不论是“校长实名推荐”还是“学生自荐”,都体现了高校对人才挑选的期待。
(1)这段文字在标点使用、语言结构、用词得体上各有一处不当,请加以修改。
(2)请你用一句话概括你阅读该材料后得出的结论,不超过3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