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小题。
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口能言之,身不能行,国用也。口言善,身行恶,国妖也。治国者,敬其宝,爱其器,任其用,除其妖。
(《荀子·大略》)
子墨子曰:“政者,口言之,身必行之。今子口言之,而身不行,是子之身乱也。子不能治子之身,焉能治国政?子姑亡,子之身乱之矣。”
(《墨子·公孟》)荀子、墨子二人都很重视言行一致,但又有所侧重。请简要谈谈两者的不同。
你更欣赏谁的观点,请结合现实谈谈你的理由。
请分别列举出自儒家的孔子、孟子、荀子和道家、墨家、法家的成语各一个。
下面是《新京报》记者对即将重登“百家讲坛”栏目主讲《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的易中天采访的片段实录,请根据问答内容,用一句话概括出易中天以儒家为主线进行讲座的缘由。(15字以内)
新京报:在孔子生活的年代儒家文化只是百家中的一家,影响绝对没有后来那么大,为什么你的讲座计划中前面都以儒家文化为主线?
易中天:儒家那时是不受重视的,但是放在3000年文化史的角度去看,主线就是儒家。我可以打这么一个比方,汉武帝以后在思想文化界,儒家文化基本是执政党,法家是隐蔽的执政党,道家是参政的在野党,墨家是地下党。所以线索还是应该以儒家为主线,何况有墨、道、法是因为先有儒。
读下面一则小故事,根据文意在横线处填上一句恰当的话。
元朝文人胡可塘名声很大,他到京城应聘,皇帝元世祖忽必烈亲自召见。
上朝时,胡可塘没有觉察自己的斗笠带歪了。当元世祖问他平常所学的是哪些学问时,胡可塘回答:“都是一些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皇帝笑他说:“ ”
结果没有任用他。
另换一种动作或表情,仿写句子。
例句:低头,不等于认输。
低头,有时是对过去的反思;
有时是对未来的筹划。
根据下列对联填出对应的作家。
(1)写鬼写妖高人一筹,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2)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3)枫叶四弦秋,根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勾留江山别离情。()
(4)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
(5)译书尚未成功,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