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我国某省区(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农业土地类型构成和农业产值构成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该省区产值最高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 A.乳畜业 | B.商品谷物农业 |
| C.游牧业 | D.河谷农业 |
该省区发展种植业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 )
| A.干旱缺水 | B.热量不足 |
| C.台风 | D.洪涝 |
该省区合理发展草场畜牧业的措施有( )
①保护和利用好天然草场 ②推广传统优良畜种,减少引进和改良
③大规模增加牲畜头数,提高收入 ④加强草场水利建设
|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下图为“2015年1—2月我国各省区规模以上工业同比增速地区分布”。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2015年1—2月我国各省区规模以上工业同比增速
| A.最快的两个省级行政分别是藏、贵 |
| B.最慢的两个省级行政分别是辽、秦 |
| C.东部经济带各省区快于西部经济带各省区 |
| D.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省级行政区北多南少 |
各地区增速存在差异,其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①黑龙江、辽宁接受产业转移
②北京、上海第三产业发展迅速
③江苏、山东、广东高新技术发展迅速
④江西、湖南面临资源问题,工业发展受阻
|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下图为“丹麦两种不同农业地域类型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A区域的重要出口农产品有
| A.牛肉、面粉 |
| B.葡萄酒、红肠 |
| C.乳酪、奶粉 |
| D.花卉、水果 |
影响丹麦A与B农业区分布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水源 |
| B.科技 |
| C.劳动力 |
| D.热量 |
下图为“1990年—2008年上海不同区域常住人口年均增量(单位:万人/年)图”。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关于图中不同区域常住人口年均增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1990年至2005年中心城核心区人口减少 |
| B.1990年至2005年近郊和远郊人口增加 |
| C.2005年至2008年中心城核心区人口增加 |
| D.2005年至2008年中心城边缘区人口增加 |
图中不同区域常住人口年均增量变化的的原因是
| A.远郊人口出生率不断提高 |
| B.近郊环境与基础设施不断改善 |
| C.中心城边缘区知名度不断上升 |
| D.中心城核心区交通便捷 |
下图为“我国殷商以后山参资源主要分布区” 示意图。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图中显示我国殷商以后山参资源空间分布的特点是
| A.分布经度范围不断扩大 | B.分布纬度位置不断降低 |
| C.向东北方向扩展,分布范围缩小 | D.向西北扩展,分布面积缩小 |
殷商以后山参资源空间分布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①气候变迁,华北山参生长环境退化②东北开发较晚,原始森林茂密
③华北人口激增,过度采挖山参④消费市场萎缩,环保要求高
| A.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 |
下图为“新疆某区域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为山前冲积扇绿洲。完成以下问题。
关于该山前冲积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主要形成原因是风力堆积 |
| B.主要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 |
| C.地势特点是南高北低 |
| D.气温日较差与年较差较大 |
该山前冲积扇绿洲的分布,体现的是
| A.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
|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
|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
| D.非地带性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