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班同学用右图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先用弹簧夹夹住乳胶管。点燃红磷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广口瓶内水面变化情况。实验完毕,甲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乙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显大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下列对这两种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①甲同学可能使用的红磷量不足,瓶内氧气没有消耗完 ②甲同学可能未塞紧瓶塞,红磷熄灭冷却时外界空气进入瓶内 ③乙同学可能没夹紧弹簧夹,红磷燃烧时瓶内空气受热从导管逸出 ④乙同学可能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空气受热逸出 .
| A.只有①③ | B.只有②④ | C.只有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钢铁是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但每年因锈蚀而损失的数量巨大,防止金属腐蚀已成为科学研究中的重大问题。以下有关金属腐蚀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比在干燥的空气中更容易生锈 |
| B.钢铁锈蚀的实质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等发生了化学变化 |
| C.铝比钢铁中的铁活泼,因而铝的抗腐蚀性能比钢铁差 |
| D.在钢铁表面刷油漆可以防止钢铁锈蚀 |
取3枚洁净无锈的铁钉,分别加入3支试管中,如图所示的物质进行实验,试管中铁钉锈蚀速度由快到慢的顺序为()
| A.①②③ | B.②①③ |
| C.②③① | D.③①② |
光亮的铁钉在下列几种情况下,最不容易生锈的是()
铝、铜、铁、金四种金属具有相似的性质是()
| A.都是银白色的固体 | B.有导电性 |
| C.能和稀硫酸反应 | D.通常状况下能与氧气反应 |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东方之冠”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它的主体结构为四根巨型钢筋混凝上制成的陔心筒。其中钢属于()
| A.金属材料 | B.合成材料 |
| C.天然材料 | D.复合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