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女性发型是女性特征的象征。解开头发,就有了色情意味……如果在自己家里这样,倒是无所谓的。可是在私人领域以外,就得把它藏好。因为他就好像承载着家庭的秘密和神圣,这些都与别人无关:裹好的帽子、包紧的头巾将它保护起来,避免男人淫荡的目光和陌生人猥亵的好奇。
——【法】罗贝尔·福西耶《这些中世纪的人——中世纪的日常生活》
材料二  装饰品中使用最多的是假发。它往往是用白色的或黄色的蚕丝做成的。……人们所要求的理想的头发的颜色,不论天然和人工的都是金黄色。因为人们认为太阳光能把头发变成这种颜色,所以许多女人们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都会整天在露天中度过。……乡间妇女也在这方面和城市姊妹们争妍。
——【瑞士】雅各布·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
材料三  欧洲的启蒙时代,是伟大人物辈出的时代,他们既是旧传统的批判者,也是新制度的设计者……他们的著作的确影响了世界许多地区的热爱思考和正义的人们。
——摘编自《马克思选集》中文版第3卷
材料四   民本思想是在中国数千年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政治文化,是维护皇权的一种柔情政治。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将民众视为治国安邦根本的治学说,是种关注、重视人民利益的政治学说 。
民主一词源于西方,在英语中民主一词指Democracy,来自于希腊文Demokratia,字面意思是人民当家作主,权力属于人民。马克思主义的民主含义指的是,“在特定的经济关系和利益关系基础上,保障公民权利得到平等实现的政治形式”。由此可见,民主指的是人民真正掌握国家的权力,按照人民的意思来实现管理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等事务的权利。
(1)据材料一、二,概括说明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们对头发及装饰的不同看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不同看法的原因?
(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启蒙运动在批判对象、政治追求方面是如何发展人文主义的。
(3)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和西方民主思想的区别进行论述。
(要求:从某一角度展开论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贸易、金融的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伯利克里讲到:“我们的政治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在我们的私人生活中,我们是自由的和宽恕的;但是在公家的事物中,我们遵守法律。这是因为这种法律制度使我们心悦诚服。
——伯利克里在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时的演讲
材料二 1.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9.议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议会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询问。
材料三 第十一条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以帝国的名义宣战与媾和。
……第十五条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
材料四 根据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共和国的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行使。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通过普选方式产生。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总统和内阁部长共同向议会负责。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的最高统帅,并与参众两院议员共有创议法律之权,总统在征得参议院同意后,可解散尚未届满的众议院,总统的命令须经其任命的各内阁部长副署。
材料五

政体
形式

君主立宪制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共和制
议会共和制
总统制共和制


(1)材料一中的“全体人民”指哪些人? 伯利克里心中的民主制度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2)依据材料三.四,指出两国元首产生方式及与各自议会之间关系的差异?
(3)在学习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一课后,李明同学认为法国的政体进步,史航同学认为德国的政体有效。你同意哪一位同学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五体现了哪些民主内涵?
(5)上述材料揭示的政治制度有何本质区别?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拿破仑征俄失败)国内群众……厌倦征服。……在国外,各族人民辗转于枷锁之下,屈辱顺从的王朝企图奋起反抗。人人心怀不满。
――摘自《法国革命史》
材料二他的天才是一种破坏,而非其他。然而,破坏的天才是否定性的东西……拿破仑正是以这种天才的力量,把他所接触的东西都毁坏了。
——摘自克莱芒 • 罗歇《蒲鲁东关于拿破仑一世的发表的手稿》
材料三拿破仑的霸权完全是以武力为基础的。当战争把他所有的军队在西班牙、俄国(1812)、德国(1813)先后吞噬后,拿破仑的帝国崩溃了。
                       ――摘自《法国史》
 材料四谁能预料到这位1800年的开明之士(拿破仑)会变成1812年和1813年的疯子呢?……随着权力而来的,总是一种不可救药的狂吼。
              ――摘自梯也尔《执政府和帝国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所述,归纳拿破仑失败的原因。
(2)材料二中对拿破仑失败原因的分析是否正确?请说明原因。
(3)材料三中的分析是否有道理?为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据俄罗斯新闻网2005年6月8日报道,俄罗斯政府6月7日在莫斯科红场旁边竖立起了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首座塑像。在揭幕仪式上,卢日科夫市长说:“今年俄罗斯人民有幸经历了本国历史上和文化界的一件大事,经过艺术家们的努力,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首座塑像终于在莫斯科落成了。政府竖立他的塑像是为了向这位曾经解放了千百万俄国农奴的勇敢改革者致敬,正是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最终引领俄罗斯抛弃了落后的社会制度。”
材料二在西方列强手下遭到的第二次失败,使中国少数有远见的知识分子再次重新考虑他们传统的准则和政策。他们的对策是所谓的“自强”运动。这一词语本身出自儒家经典著作,在19世纪60年代,用来指通过移植西方的机械制造来保护中国文明。在这一点上,中国的领导者这时已准备超越纯军事范畴,广泛地将铁路、轮船航线、机械工厂和应用科学包括在内。用当时一位改革者的话来说:“中国应获得西方在武器和机械方面的优势,但仍保持中国的儒家道德至尊地位。”这一“自强”运动(指洋务运动)注定要失败,因为它所基于的基本设想是荒谬的。西方化不可能是一个不彻底的过程,要么完全照抄,要么全盘否定。工具方面的西方化必然导致思想和制度上的西方化。因此,西方的科学不可能用来维护儒家文明,相反,必将削弱这一文明。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当今俄罗斯政府为什么要竖立亚历山大二世的塑像?而1861-1863年的俄国却发生了两千多起农民暴动,1881年亚历山大二世又在圣彼得堡街头被代表农民利益的民粹派暗杀。这又是为什么?
(2)亚历山大二世开始改革的时候,中国也掀起了一场“自强”运动。两国都在19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变革的共同原因是什么?材料二认为中国“自强”运动注定要失败的理由是什么?
(3)俄国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与中国“自强”运动的性质有什么不同?产生这一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年份
世界贸易总值
英国(连同殖民地)
法国
德国
美国
1835
145
33.8(52.4)
15
21
12.8
1870
374
91.8(140)
45
42
34

(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19世纪中期英国在世界贸易中处于怎样的地位?分析导致这种地位的政治、经济因素,并举出近代英国影响世界发展的重大科技发明。
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煤钢增长情况简表:

   时间
产量
1870
1913




英国
11220万吨
62万吨
14980万吨
1501万吨
法国
1290万吨
8万吨
4080万吨
510万吨
德国
2390万吨
14万吨
19110万吨
2050万吨
美国
4250万吨
4万吨
57110万吨
3440万吨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材料三“……美国在崛起过程中,没有成为英国霸权及其殖民体系的直接挑战者,在两次大战中都成为英国的主要盟友。美国不是推翻英国的全球霸主地位,而是在英国霸权自然衰落的过程中逐步取而代之。”
——黄仁伟《大国兴衰的历史比较》
(3)简述美国崛起的方式和对二战以来重大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
材料四有人这样形容罗斯福新政前后企业与政府关系的变化:新政之前,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新政以来,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
(4)依据材料三,分析美国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罗斯福新政的史实说明“新政以来,企业主是大老板,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 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1,3,5



“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这是从中国的近代屈辱到现代崛起的艰难历程中得出的基本结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夷货非衣食所急。绝之则内外隔而相构之恤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何可得哉!
——《海防纂要》
材料二中国内地风气尚未尽开,资本又不充裕,试问舍世界各国经济互助,有何别法?互助之道无他,即合各国之利病共同,视线一致者,集一银公司,棉铁为主要,……凡有一地一矿一事视为可经营者,……详确其预算,等差其年度,支配其用数,程序其设施,检核其成绩,而又势以平等资本,公开昭布其条件,而互输产品保公司之利,以不犯土地尊主国之权。如是十五年小效,三十年大效,可以预言。
——摘自《张季子九录·实业录》卷七
(1)材料一和材料二在对外方面的主张有什么不同?各自出于何种考虑?
材料三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作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同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一样,是我国对外经济联系的桥梁,进出口的重要基地。它要把国外的先进技术、设备引进来,加以吸收、消化、创新,向内地转移,推动科技进步;要筛选、移植国外符合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经营管理方式,为全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摸索经验;要把沿海生产的“洋货”向内地销售,繁荣国内市场,满足人民需要;尤为重要的是,必须面向世界,发展出口贸易,开拓国际市场,为增加我国的外汇收入多做贡献。
——《长江、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座谈会纪要》(1985年1月31日)
(2)材料三与材料二的主张看似相同,但有着本质上的差异。这一本质差异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对外开放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4)上海浦东开发是中国九十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而早在20世纪初中华民族不少仁人志士就提出了开发浦东的最初设想。开发浦东的美好设想在20世纪初难以实现,而在20世纪末却喜获成功,造成不同命运的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