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兴中会、同盟会创立时的“驱除鞑虏”,到民国初肇时的“五族共和”,再到国民革命时的“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可以看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发展轨迹是( )
| A.从反对帝国主义到民族自强自立 |
| B.从反满兴汉目标到联合满族人民 |
| C.从暴力革命手段到和平主义思想 |
| D.从立足汉族本位到追求中华独立 |
卢梭说:“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绝不是出诸自然的,而是建立在约定上的。”这句话体现的观点是
| A.自然权利说 | B.社会契约论 | C.公共意志论 | D.三权分立说 |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世界各国人民力求实现的社会理想。在近代史上,首次明确主张一切人都应服从法律的统治,并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思想家是
| A.斯宾诺莎 | B.阿奎那 | C.洛克 | D.卢梭 |
荷兰思想家斯宾诺莎批判封建专制理论和神学经典的直接目的是
| A.争取资产阶级政治自由和民主 | B.为抵抗西班牙强权的外部威胁 |
| C.推动荷兰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 D.消除荷兰内部的各种社会矛盾 |
“神学界之王”阿奎那的主要思想主张有
①国家是上帝的理性的直接产物②教会高于国家③君主的权力来源于上帝④教会权力高于世俗权力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关于中世纪的欧洲,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教会是基督教世界的政治主宰 |
| B.教会不仅制约着基督徒的生活,还控制着世俗政权 |
| C.从某种意义上看,教权比君权具有更高的地位 |
| D.世俗君主与教会之间水火不相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