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后,清朝把《南京条约》看作“永相和好”“永息兵端”的“万年和约”,开始着手处理与各国“妥议税饷章程”等“善后事务”,以确保“中外相安”。此事表明:( )
A.清政府满足了列强的要求,自此中外相安 |
B.清政府和列强的关系发生本质变化 |
C.清朝统治者看不清西方列强的本质 |
D.清朝统治者开始开眼看世界 |
“20世纪初,煤的主导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在1928年,据统计,它仍占世界能源生产的75%,而石油占17%,水力大约占 8%。1950年左右,煤炭大约占总能源的一半,同时石油和天然气的比重提升至30%。但是到了20世纪90年代,这一比例已经颠倒过来”造成石油和煤炭比例发生颠倒的主要原因是
A.世界大战对能源的需求 B.石油开采与加工工业的发展
C.大企业时代的到来 D.内燃机的发明与应用
某西方大国曾采取以下措施处理经济问题:把40℅的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削减住房、医疗、失业等各种福利开支,减少税收,提高利率。这是为了
A.促进工业革命后经济的发展 | B.克服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 |
C.解决二战后初期的经济困难 | D.缓解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胀 |
19世纪70年代,德、法两国相继颁布了新宪法。这两部宪法内容的共同之处是
A.国家元首独掌大权 | B.国家元首对议会负责 |
C.国家元首任命内阁成员 | D.议会完全行使立法权 |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1500年至1763年的这些岁月是全球开始统一的时期,是从1500年以前时代的地区孤立主义到19世纪欧洲的世界霸权的过渡时期。”不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新航路的开辟 | B.欧洲国家的对外扩张 |
C.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 | D.英国确立了殖民霸权 |
1789年,法国通过了《人权宣言》。有历史学家这样解释“宣言”二字:“有意模仿国王诏书中的神圣程式”,通过“诉诸普遍原则,诉诸神授,而赋予人民主权以以往君主行为才有的神圣色彩”。这种解释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人权宣言》的颁布
A.彻底否定绝对的君主主权 | B.按卢梭的理想实施直接民主 |
C.号召人民整体参加法国大革命 | D.实现了人人平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