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祖朱棣认为,北京“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这一举措客观上( )
| A.推动了国家政治统一的进程 | B.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 |
| C.抑制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 | D.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格局 |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该宪法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它的颁行,开创了我国人民民主的新阶段。这里的“新阶段”主要是指()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人大职权的任务结束 |
| B.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 |
| C.人民民主政权建立 |
| D.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宪政基础奠定 |
“我们此次到北平刚好碰到这个划时代的会议召开……民族资产阶级这次不仅参加了人民政协,而且能够讲它所要讲的话……我们今后应当在工人阶级领导下密切合作,努力恢复和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并从而改造民族资产阶级本身。”材料中的这次“会议”()
| A.讨论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架构 |
| B.确定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
| C.决定开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
| D.宣告人民政协不再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 |
著名史学家胡绳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一书中说:“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成熟的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成熟”的表现有()
①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②探索中国革命道路
③摆脱共产国际干扰
④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
| A.①②③ | B.①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③ |
历史地图往往蕴含着丰富的信息。对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分析错误的是()
| A.主要矛盾由阶级矛盾变为民族矛盾 |
| B.中共军队由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 |
| C.国共两党的关系由对抗到走向合作 |
| D.根据地主要分布区域由东南到西北 |
1930年5月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刊载:“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行不通的。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这说明当时中共()
| A.没有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 |
| B.对革命道路的探索已经成熟 |
| C.仍然坚持以城市斗争为中心的革命道路 |
| D.内部仍存在革命道路选择的分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