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盉和克罍是1986年在北京房山出土的两件青铜器。据《史记》记载,最初周王是将燕国封给太保召公的,但召公位高权重,还要继续留在镐京辅佐王室。于是,太保的长子“克”就代替他,成为第一代燕侯。两件青铜器的铭文中记载了这件事,克盉与克罍也由此得名。对克盉、克罍两件历史文物认识不准确的是
A.为西周的分封制提供充分佐证 |
B.说明受封贵族须在都城辅助天子 |
C.展现了周代青铜器的工艺水平 |
D.能够印证古代史籍的相关记载 |
二战后,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黄金时期”的根本原因是
A.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展 | B.进行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改革 |
C.国家采取各种形式干预经济生活 | D.政局稳定,经济实力雄厚 |
十月革命后,丘吉尔曾组织帝国主义武装干涉苏俄;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后,他主张“给俄国和俄国人以一切可能的援助”;1946年他又发表“铁幕演说”。这些表明:
①丘吉尔是资本主义国家利益的忠实卫士
②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可以结盟
③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④英国政府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立场不断改变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雅尔塔体系形成的过程中,美苏在对德问题上所存在的矛盾根源于双方
A.意识形态的分歧 | B.国家性质的不同 |
C.国家利益的冲突 | D.对法西斯的认识不同 |
下列对战后处置德、日法西斯的表述正确的是
A.德、日法西斯分子都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
B.把柏林分成苏联占领区和英美法占领区两大区域 |
C.美国以联合国的名义单独占领日本 |
D.日本的天皇制被保留 |
二战后初期,两极格局国际关系的突出特征是
A.美苏抗衡,争夺世界霸权 | B.美苏在政治、经济、军事上势均力敌 |
C.意识形态分歧,两大阵营对立 | D.美居霸主地位,苏联在政治军事上与之抗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