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熊月之在《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中指出: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的吸收或排斥,其内在的逻辑在于对真善美的认识和追求。这也是西学东渐的内在逻辑。不同文化的对比与交流,同时也是真善美与假丑恶的比较过程。作者强调

A.文化本身具有层次性
B.追求真善美是文化发展的天性
C.西学东渐具有渐进性
D.中西方文化相互结合的必要性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新思想的萌发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商鞅变法的内容中,有利于加强封建社会经济基础的是( )

A.令民为什伍,实行连坐 B.建立县制
C.奖励军功 D.奖励耕织

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

A.社会的大变革 B.新兴地主阶级的壮大
C.战国七雄混战 D.科学文化的发展

分封制在周代初期巩固了统治,而到周代后期却造成分裂割据,其根本原因是

A.生产力的发展 B.井田制的破坏
C.分封制的局限 D.周天子势力衰退

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产生的最主要的社会后果是( )

A.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B.实现了富国强兵,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
C.使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D.出现了新的阶级关系

每一时期的流行语反映了特定时期的历史特征。下列语汇与时代搭配错误的是

A.“依靠信仰才能得救”——宗教改革
B.“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工业革命
C.“一切权力归苏维埃”——斯大林经济体制
D.“人非工具”——启蒙运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