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行政机关不得法外设定权力,没有法律法规依据不得作出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其义务的决定”。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建立宪法宣誓制度旨在
①彰显宪法权威,增强国家工作人员履行公职的神圣感和责任感
②强化宪法监督,推进和完善法律体系建设
③推进依法行政,保障国家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
④弘扬法治精神,督促国家工作人员忠于和维护宪法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行政机关不得法外设定权力”的规定
①表明行政机关不再有权制定行政法规
②强调公共权力必须在法定范围内行使
③能够优化政府机构设置及其职能配置
④有利于厘清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边界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某公司准备在甲乙两种复印机中选购一台,甲复印机的购置成本为22 000元,乙为18 000元;甲的专用耗材每年消耗量不及乙的50%。该公司最终购买了甲复印机。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这一选择的理由是
A.甲乙是替代品,甲的耗材消耗量低于乙 |
B.甲与其耗材是互补品,甲的耗材成本低于乙的购置成本 |
C.甲与乙的耗材是互补品,甲的购置成本低于乙的耗材成本 |
D.甲乙是替代品,甲多耗费的购置成本低于甲节约的耗材成本 |
“天子春朝日,秋夕月”。中国的祭月仪式始于周朝,到唐代,赏月逐渐成为全民族的习俗。中华民族赋予了“月圆”丰富的人伦内涵,形成了独特的月亮文化,“团圆”成为中华儿女共同追求的生活愿景,成为中华民族的心理特征之一。这表明
①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享用文化
②月亮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
③月亮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
④“月圆”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② | D.③④ |
2015年2月13日,由安阳殷都文化艺术院主办的98种不同写法的甲骨“羊”文字在郑州街头展出,众多市民在大饱眼福的同时,也被人类造字的智慧和灿烂的文化深深震撼。这体现了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文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③汉字是维系各族人民的精神纽带
④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诗经》中的“夙夜在公”、贾谊的“国而忘家”、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等,体现了一脉相承的精神内涵,以下事例与这种精神最相契合的是
A.寸草春晖:助子求学,重病母亲三年织出《清明上河图》十字绣 |
B.心比金坚:铭记战友深情厚谊,三十一年守护天山筑路士兵墓园 |
C.誓言无声:隐姓埋名三十年,献身于我国核潜艇研制的壮丽事业 |
D.童史无欺:“油条哥”用放心油和一口锅支撑起食品安全的良心 |
有人说:“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容却是一种模糊的惆怅,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别离后,乡愁是一颗没有年轮的树,永远不老去。”从《文化生活》角度看,下列诗句与之蕴含的道理一致的是
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②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③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
④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A.①④ | B.①② | C.②④ | D.③④ |